第55節(2 / 3)

也不差遣人,就親自去,回來的時候,渾身濕透偷偷在偏房換了幹淨衣衫、把自己也烘暖了才來寢殿喂他吃藥。

祝知宜知道,他都知道。

知道梁徽每次回來都先把自己的衣裳烘暖了才來靠近他;知道他手臂內側筋脈凸顯的皮膚用朱砂刻了自己的表字;知道他夜半驚醒會在漆黑中默默凝視自己很久;知道他會把自己占了膏藥和血膿的貼身衣物親手洗曬不假下人之手……點點滴滴,事無巨細,無微不至,他什麼也不會說,隻是默默地做了很多,也不把這些好當回事。

可祝知宜無法不當回事,無法佯裝不知,視而不見。

如今眼前這個梁君庭不耍手段不算人心,卻更令人沉陷難以招架。

是他太怯懦,不敢一試,這樣想來,實在是很對不住人家。

不能喝酒,祝知宜倒了半碗湯,端起:“臣敬皇上一杯。”

梁徽訝異,放下給他燙蔬菜的筷子:“怎麼了?”

“沒怎麼,梁君庭,謝謝你的照顧,我身體已經好了很多。”雖然他也沒有放棄,但總是做好了自己病入膏育的準備,他不得不承認,是梁徽強大的意誌和無時無刻的陪伴讓他感受到了安全感和希望。

梁徽張了張口,給自已倒了半碗湯,沒多說什麼。

因為不必再說,表白、挽留、訴衷情,都不必,有些東西也不是再能用嘴巴表達出來的,情意太濃烈語言和文字便承不住它的重量,隻能靠行動,對方自然而然能感受到。

祝知宜又鄭重道:“還謝皇上圓了臣一直以來的心願,這一杯,代臣祖父、祝氏同門謝皇上。”

這是他們最開始相遇的契機,今日也能得出一個完滿的結果,他們都得償所願,祝知宜很欣慰,一直橫亙在心中的千斤重擔終於放下,他的人生都好像變得輕鬆了。

梁徽繼續給他布菜,道:“不必謝我,是他們須得謝清規。既然心願已了,那往後便好好為自己而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你還有我這個後盾。”

這是實話,無論祝知宜最後有沒有留在他身邊,是做夫妻還是君臣,他都希望祝知宜今後能過瀟灑肆意的人生,他永遠在他的背後。

祝知宜淡笑,真誠道:“要謝的,梁君庭。”他想了想,低聲認真問,“你覺不覺得,我們當朋友也很好。”夫妻尋常見,知己卻難求。

“……”梁徽不覺得,便沒有說話。

祝知宜說:“我想趁著明日放晴去祭拜祖父。”

梁徽下意識想說“我陪你去”,又收回了話,祝知宜回京後第一次去祭親,大概有許多體己話要說,有人在側反倒不便,他道:“好,我命人備好香火頁品。”

祝知宜:“不必麻煩,祖父不在意那些,我就和他說說話。”

雖是這麼說,梁徽還是備好了祭拜貢品,又多番囑咐隨從禦侍嚴加守衛才去上朝。

入祠堂要帶祭稿,祝知宜直默默攤開自己的手,又握成拳,來回試了幾次,有些擔心自已的手握不穩筆。

他有一支長白兼毫,是祖父在他入南書房時贈他的,一直用著,鄉試、會試、殿試,入了宮也隨身帶著。

書房裏沒找著,便尋進了耳廊的廂房,喬一說自三年前梁徽遷至鳳隨宮就把他所有東西都珍藏起來封存至廂房。

一踏入門,祝知宜瞳孔微微一縮。

第85章 香堂

廂房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香堂,卻不立佛像、不事祭拜。

四柱九梁、楠木懸宇上,巨幅版畫、水墨、工筆、鈿金壁畫,巨像玉雕、木塑、石像,皆是同一個人。

執筆習字的祝知宜、月下舞劍的祝知宜、低首飲茶的祝知宜,逛廟會的、放花燈的、昂首策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