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西皮阿接手了遠征軍的副統帥位置後,已經來不及對戰略的部署進行調整了。四天後,僅僅比預定日期延緩了一天,將近5萬名羅馬戰士便向前線開拔而去。
這次戰爭是將永遠以光輝的形象記錄在羅馬曆史上的。這是羅馬軍隊第一次跨海而戰,而他的意義不僅在於擊敗了哈斯德魯巴,也不僅在於取得了墨西拿城和西西裏島的控製權,更不僅在於戰勝了強大的迦太基人,因為與他真正所取得的最大成果相比較,這一切都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這次戰爭真正帶給羅馬人最大的成果,是強大的迦太基無敵艦隊的最終覆滅!這不僅讓羅馬海軍在西地中海上取得了霸主地位,更是日後導致迦太基滅亡的最大原因。(羅馬人不習海戰,所以他們的領海內商船經常被海盜襲擊,這是事實。但如果從戰爭的角度來看海戰的話,羅馬的艦隊還是相當強大的)
戰爭伊始,羅馬的軍隊很輕易的便兵圍西西裏首府默西拿和另外的一些主要城市。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迦太基的西西裏統帥哈斯德魯巴將軍,此時還沒有收到配吉奧遇刺的消息。所以他在羅馬人登陸西西裏的時候便下令所有的守備部隊退回各自的城市布防,他很清楚如果戰爭是野外的軍團對戰的話,自己不是配給奧的對手。同時,他相信配給奧也清楚,如果是城鎮攻防戰的話,自己勝出的把握要大很多。也正是因為這樣,雖然羅馬人圍住了墨西拿,但想要攻入城市卻比登天還難。當然,當日後哈斯德魯巴回到迦太基城,知道了當時與他對戰的並不是自己的老朋友配吉奧時,他對於當初自己的選擇萬分的後悔。
由於西西裏島的城市,絕大多數都是鄰海而建,城市的附屬海港和城市的內陸是連在一起的,也就是通常意義上被人們稱為的海港城市。所以如果不能夠封鎖海港的話,圍困時間再長,也不能夠真正對這個城市構成威脅,因為市民和軍隊所需要的補給物資和補給軍隊都可以通過海上直接運抵被圍困住的城市內部。而此時的製海權還完全掌握在迦太基人的手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哈斯德魯巴將軍才敢在戰爭的一開始便下令後撤到城市中進行防守。
轉眼之間夏天就要過去了。在這兩個月中的戰爭中,羅馬軍隊可以說是毫無起色。雖然他們基本上已經完全控製了西西裏島的內陸地區,但迦太基軍隊真正的根本所在—那些海港城市,卻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攻不下來的,而對整場戰爭的核心——墨西拿城的進攻卻依然如螞蟻撼樹一般。相比羅馬人,在這兩個月中,迦太基人卻感到很是痛快,甚至出現過城牆的地方正在進行殊死激戰,海港中的商船卻在進進出出做著貿易的奇特景象。
夏天過去後,南地中海由於這一年特殊海潮而導致的風暴過去後,遙遠的迦太基本土軍隊也終於可以登艦作戰了,他們的加入毫無疑問將會使戰爭出現轉折。
這一次,吝嗇的迦太基101人議會居然豪爽地一口氣派出了由2萬人和30頭戰象以及9艘七排槳艦、17艘五排槳艦的軍隊增援西西裏島,這已經是他們本土守備陸軍的1/3和海軍的2/3了。這樣一來,西西裏島的迦太基軍隊規模激增至陸軍5.7萬人;海軍83艘巨艦,其中包括了31艘超巨型的七排槳艦(主要是由於上次希臘戰役,迦太基巨艦損失嚴重)和52艘五排槳艦。與迦太基軍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原先占據戰爭主動權的羅馬軍隊,但他們經過了兩個月的戰爭後,僅剩下了陸軍4.1萬人,海軍除了一些小型的艦艇外可以說是毫無力量可言。
由於雙方軍隊人數的多寡已經逆轉,迦太基軍隊有了足夠反擊的條件。所以從這一年的9月底10月初開始,戰爭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迦太基軍隊從原先的防守轉而主動向羅馬軍隊進攻的階段,尤其是他們新從本土運抵的那30頭戰象,更是在這個階段成為了所有羅馬士兵的噩夢。
戰爭又進行了四個月。在這段時間裏,迦太基軍隊的壓製性攻勢,不僅來自他們以戰象為首的地麵進攻,更以他們強大的海軍為依托向意大利本土的一些沿海城市發起了進攻。羅馬方麵,由於亞平寧半島和西西裏島之間橫梗了一條墨西拿海峽,而他們的海上力量又不足以和強橫的迦太基艦隊進行哪怕是小規模的戰鬥,所以增援西西裏的軍隊是相當有限的。相信,如果不是墨西拿海峽那最短隻有兩英裏的長度,西西裏的羅馬軍隊絕對是沒有一點點援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