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皮克西西先生,他的耳朵是蝴蝶翅膀狀的,尖尖的主耳下有一個小小的副耳,倆耳朵中間很容易藏汙納垢,所以他平時很注意這個區域的清潔。

托馬斯看時間長了,還覺得挺可愛的。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那麼皮克西西先生為什麼不留個長發,把耳朵遮住呢?

因為他是個光頭。

或許這就是聰明絕頂吧,他也不過就區區50歲出頭而已——不過其實他的頭發在30歲那年就掉得一根不剩了。

好在他也不在意這些細節,他已經把自己的人生完全獻給了科學研究。

他有著異於常人的高智商以及後天的勤奮,“鐖元素”的發現和對於病毒殺滅的研究讓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業界領袖、國聯化研所的所長。

皮克西西先生其實就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新人類”的典範。

至少化學專業的學生考試前,是必定要拜拜他的雕像的,畢竟教科書上有他名兒。

托馬斯也是千萬人中擠破頭,才成為了皮克西西先生的弟子。

他倒也沒有什麼拯救地球的宏願,就是單純很喜歡化學——既然化學可以創造世界上沒有的東西,那麼稱化學家一句“造物主”不過分。

近百年來環境惡化,化學背的鍋不算少,但但凡受些教育的都明白這世界不能沒有化學研究——尤其是達魯人出現以後,科研簡直成了競爭,誰都怕達魯人的科技水平超過地球,於是各方向科學家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托馬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了世界頂尖的奇斯卡大學,拜入皮克西西先生門下。於是比起旁人,托馬斯對這位大名鼎鼎的化學家就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除了世人皆知的極致的嚴謹認真以外,他還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導師。

他一向幽默又溫和,總是笑眯眯的一副沒什麼煩心事的樣子,還很關心學生們的科研進度。

幹化學科研這行的往往壓力很大,因為不易出成果,而且還死活找不出失敗的原因。每當托馬斯他們自我懷疑、泫然欲泣的時候,皮克西西總是以一副十分歡快的形象出現在他們眼前,詢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助。

每當這時,托馬斯他們就稍稍好受一些,從焦頭爛額的實驗中獲得片刻剝離——哪怕問題並沒有解決,但至少天還沒塌。

所以有時托馬斯覺得,一個導師最重要的特質,或許並不是嚴格、仔細、溫柔或是博學,而是快樂。

皮克西西手下的弟子們都知道導師會在畢業季直接挑人進研究所,也都十分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

最終是托馬斯被這份幸運大獎砸中了。

第2章 嚴厲,傲慢,孤獨症

托馬斯的成功並不使人感到意外,因為托馬斯的確很優秀。

他在學校裏一直被看作是皮克西西先生的左膀右臂、得意門生,皮克西西先生在校實驗室做實驗時,托馬斯也常常負責打下手。

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托馬斯在內心以皮克西西先生的“助手”自居。

然而6個月後,在2501年的夏季,托馬斯入職國聯化研所。在那裏,他見到了皮克西西先生真正的“專用助手”。

於是托馬斯明白過來,自己或許是這一屆學生中最被皮克西西先生看重的,但入職研究所以後,他也不過是茫茫多研究員中的一個罷了。

*

那個夏天,帶著托馬斯熟悉環境的,是女研究員拉拉·萊納斯。

“國聯化研所”坐落於奇斯卡市,與奇斯卡大學相距不遠。托馬斯以前就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