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家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下成灰。
―――――――――――――――――――――――――――――
因為不是什麼大工程,四、五天功夫,擴建完畢,一切就緒,隨時都可以開演了。這天,趕上個黃道吉日,昊天領著戲班兒眾人在府中祭拜祖師。
書中暗表,過去的藝人,逢年過節、或是遇到什麼重大的事情,比如像這回新戲班第一次上台,都得先祭拜祖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道程序。因為過去藝人地位低下,根據孔夫子所提倡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千方百計的想讓自己這行當跟古代的名人、大賢沾邊掛拐,好像這樣兒自己地位就能提升些。古書《淮南子*修物訓》裏說:“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比托之於神農、皇帝,而後始能人說。”這就是所謂的根兒正,苗兒紅。
昊天領著人拜的,有三個牌位,中間一個是唐明皇李隆基,梨園行的祖師爺;左邊上首是周莊王,評書藝人的祖師爺;右邊兒下首是“窮不怕”朱少文,這就不用說了,說相聲的祖師。
一邊兒拜,昊天心裏一邊兒叨念:“朱老先生,祖師爺,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祭拜您。畢竟在這個時空裏,您老人家還沒出生呢!等到您出生,估計相聲已經開枝散葉了,所以百年之後。這行的祖師爺就應該是我張昊天了。後輩可不是想著跟您搶‘行市’,隻不過我尋思著,人家梨園、評書界地祖師都是皇上,後輟硬啊,而您呢,窮說相聲的,沒法比呀。要是換了我這個大官兒呢。有點兒背景,沒準兒後世的相聲就不會這麼不景氣了。”
在昊天的嘮叨中。眾人拜過祖師,上車前往酒樓,準備開始第一場表演。
戲班原定是逢雙日的中午和晚上各演一場,由於是第一天演出,請了好多重要人物,比如大帥王象乾及各級將官,還有一些本地的富戶。中午就不太合適了,所以定的晚上未時開演。
酒樓門口,兩邊兒各戳著一塊大牌子,左邊兒地寫著“德雲戲班隆重上演‘二人轉’”,右邊兒寫著演出的劇目、次序和演員表。進到裏頭,新裝修地舞台四周,擺滿了花籃,有周圍買賣家送的。有當地官員送的,也有昊天讓曾老板自己準備的。怎麼還自己準備呢?他吸取後世劇場創收的辦法,有觀眾聽著好,就可以花十個大錢兒,“買”一個花籃送給演員,花籃送上去。下回還可以搬下來借著用,其實就是變相的小費。
舞台周邊是散座兒,可以一邊兒吃飯、喝茶一邊兒聽;二、三樓是雅座、包間,供一些貴賓居高臨下,好看得清楚。
那個年月還沒有領導同誌晚來的習慣,昊天領著戲班到地時候,諸位貴賓已經在樓上就座了。演員們到後台趕緊化妝,未時一到,準點兒開演。
王象乾和眾將在校軍場已經聽過一回了,有癮大愛聽的。這幾天也跟著操練獲勝的隊伍一塊兒“蹭著”聽了好幾回。新鮮勁兒已經過去了,雖然感覺不錯。還矜持的住。其他人可都聽入迷了,從頭到尾喝彩聲不斷,接連給演員上花籃,因為價格不高,誰都上的起,有的富戶一次就上百十來個,一場演下來,演員最多收了五、六百花籃,那可就是五、六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