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再次連升三級(1 / 2)

塞翁得馬非為吉,宋子雙盲豈是凶。禍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為萬歲分憂,乃臣子的本份,可微臣自幼長於北方,不識水性,對這操舟之技更是一竅不通,如果率隊出洋,恐壞了大事呀!”“這不要緊。”還沒等天啟說話,魏忠賢在一旁開口了:“張大人博學多聞,天資聰穎,若勤加學習,操舟之技還不是手到擒來嗎?到時在找些曾遠洋的老手相助,定能旗開得勝,滿載而歸!”勤加學習?我練他十年,你等的了嗎?“可那《三朝要典》與‘彈簧’的製作?”“張大人,《三朝要典》之事雖重,卻遠比不過萬歲製仙器一事,你還是全心準備出洋,《要典》自有顧、黃幾位大人勞神。至於製‘彈簧’麼,你就更不用擔心啦,你走以後我會命肅寧伯全權接管此事!”這老小子憋著給我連鍋端哪!“這……”“莫非張大人懼那海路遙遠,不敢前往嗎?”看這意思,我要是不答應,當時就能獲罪!不如先答應下來,再想辦法吧!“既然陛下與魏大人如此看重微臣,微臣願往。不過方才魏大人言道,昔年三寶太監所乘寶船的圖紙多有散失。出海需作何準備,微臣尚且不知;這造船,招募人手等準備工作,需多久可以完成,微臣也是心中無數,這三月之期麼,有點兒太短了!萬歲,您是內行,別的不說,就造一艘航海用的大船,得花多少功夫啊!”“對對對,張愛卿,你說得有理。朕雖然沒造過船,可造過車,朕知道,但凡是交通工具,跟一般的家具可不一樣,越大就越要求精細,一個地方出了差錯,沒準就動不了啦!就從這選料來說把,楊、柳、榆、槐、鬆、柏……”“咳咳,萬歲,造新船不及,可以用現有的船出海嗎?”“魏大人,那海路萬裏之遙,可不比內陸湖泊,少有差池,微臣性命事小,可要是耽誤了萬歲的大事,豈不追悔難及。請萬歲與魏大人給微臣一個月的時間,容微臣下去了解一番,在回奏陛下。另外,還請萬歲下旨,著各部全力配合微臣籌備此事。”“萬歲,張大人所言極是,他為國選材,責任重大,理應著各部全力配合。此外,張大人的官職乃五品翰林苑侍講學士,未免與所應負的責任不等,況若出海,遇番邦小國,張大人官職過低,有失天朝體麵,還請萬歲酌情加封!合著這叫“為國選材”呀!看來魏忠賢這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哇,這一封官,我就更跑不了啦!“嗯,進忠考慮得很周到哇!如此,張愛卿,朕封你為‘太中大夫’、靖遠伯、海務欽差,全權操辦出洋一事。”哎喲,昊天差點兒讓天啟丟下來的官職給砸蒙了!“太中大夫”從三品,又連升了三級。這還不算,“靖遠伯”,連爵位都給啦,看來皇上是真下了本兒啦!不是立過特大功勳或者後戳兒特硬的人,爵位,連想都甭想,要知道不少當朝首輔一輩子都撈不上。其實,最厲害的還是這“欽差”,別看沒有品級,那可叫“欽差”,不是“郵差”,雖然比不得見官大一級,也差不了多少哇!“臣領旨,謝萬歲,萬歲,萬萬歲!”“張愛卿,一個月後,朕聽你的回奏!”“微臣遵旨!”從皇宮領旨出來,魏忠賢又把昊天叫到府中一番勉勵,說了些什麼你年少有為,這件事太重要,別人辦不了,你可不要辜負咱家的看重之類的話!要換別人,剛封了這麼高的官職,再讓九千歲這麼一誇,肯定連北都找不著啦!魏忠賢和給他出主意的那位,都覺得這個張好古雖然聰明機變,但好出風頭,說明權力欲很旺盛。給他這麼大一頂帽子,他肯定不會想別的,會乖乖的去出洋。他們那裏知道,昊天這出風頭是上台表演的習慣,而且作為一個現代人,他非常清楚雖然後世看來光芒萬丈,大航海的過程中可是蘊藏著巨大的凶險。昊天已經完全猜到了他的用意,雖然表麵上裝著感激涕零,可心裏暗暗咒罵:我可不是那個不知死活的高第!出洋的準備,我肯定會全力去做,為後人打個底子嗎!可真讓我去,就憑現在這條件,咱還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從魏府出來,昊天馬不停蹄趕奔工部來找宋應星。這位當代第一的大科學家還真沒讓昊天失望,他還真知道:“根據現存資料,我分析昔年三寶太監下西洋所乘乃‘二千料海船’,六桅六帆,長二十於丈,寬五丈餘。如此規模的海船,我大明船坊如今恐怕是作不出啦!南京龍江船廠乃如今最大的船坊,寶船當年便是在此處所造,可其如今那兒最大也隻能造四百到五百料的戰船啦。”昊天又問這“料”是怎麼回事,宋應星給他一解釋,昊天才明白,原來“料”是古代造船應用的容積單位,一“料”就是排水量一千斤。昊天一算:當年鄭和寶船的排水量是一千噸,現在大明船廠能製造的最大船隻,排水量才250噸,這差的太遠啦!”“長庚兄,鄭和寶船為何造不出了?我聽聞乃是因圖紙不全,可對?”“唉,什麼圖紙不全,根本就是完全丟失啦!”“啊,全丟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我朝宣德九年,三寶太監最後一次下西洋返回。三年後,也就是正統元年,先帝英宗重頒‘禁海令’,有大臣揣摩上意,動本說製造寶船耗資巨大,勞民傷財,與國無益,便將寶船盡數焚毀,造船的圖紙以及出海所繪的海圖均收歸南京工部所藏。隨後數年,我朝的海禁便愈來愈加嚴格。弘治十四年,更有先帝孝宗下旨——‘軍民人等擅造大船者’或‘帶違禁貨物下海入番國買賣者’,處極刑,舉家發邊充軍。當真做到了太祖所規定的‘寸板不得下海’呀!當時,除了水師的戰艦,各大船廠無船可造,致使工匠離散,技藝失傳……”昊天聽完這番話,心裏這疼的慌啊:這幫老敗家子兒啊,比塔立班的罪還大上了十分!“那不就是說寶船圖紙還在南京工部嗎?”“並不在啦!也是那正統年間,先帝英宗不知是怕圖紙泄露還是有什麼別的思量,將其調入京城兵部統管收藏。此後據傳弘治年間兵部失火,很多資料付之一炬,這圖紙便在其中;另有一說,是孝宗先皇恐後人不聽祖訓,重開海禁,命人把圖紙毀了。反正自孝宗之後,此圖便不知所蹤。”“長庚兄,如有充足的人力,你能重造寶船嗎?”“恐怕很難呐!據資料記載,當年造一艘寶船需時兩載,如今圖紙全無,需一邊試驗,一邊建造,真不知道何時能夠完成啊!況且,僅存的造船工匠,大半屬於南京工部統管。北方船廠規模甚小,如此大船,連試驗的場地、設施都沒有啊!”“長庚兄,若將你所知的海船資料整理一份出來,不知需要多長時間?”“若全力於此,十天之內即可!”“如此,長庚兄,製‘彈簧’之事先暫緩一步,煩勞你整理一份資料,我有用處。”“好吧!不過昊天賢弟,難道你真要奉旨下西洋嗎?”“實不相瞞,我打算看船隻等項準備的情況如何,再向萬歲複命!”“依我看,若是找不到圖紙或是有此技術的工匠,成功的機會渺茫啊!“有技術的工匠?長庚兄,你倒提醒了我!”昊天辭別宋應星,馬上來找工部尚書張瑞圖,向他詢問可有造船的工匠申報專利。張瑞圖命人一查,好嗎,一個也沒有,可見造船業之凋零。昊天無奈,隻得請張尚書替自己留意著,然後又前往兵部。昊天在兵部這一待就是五天,把兵部上下好一通折騰。他領著人,坑坎卯雜,大小旮旯,就差連耗子窩都翻了,也沒找著。昊天終於沒轍了:難不成我老張也得下一趟江南?我看書齋 www.5ccc.net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我看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