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小小翰林要出洋(1 / 2)

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嗡嗡聲,疙瘩知多少。----------------------昊天本來以為,這回可把小鬼子得罪苦了,他們還不得派人來行刺,還有些提心吊膽的。沒想到,國宴的第二天,鷹司全孝登門來訪,又送上一份厚禮,說是感謝張大人昨日出言替他們解了圍,並一再表示,回國以後必將全力尋找“扶桑之心”以全張大人之功。請張大人在天朝皇帝與魏大人麵前多多美言,盡快推動明庭答應他們出兵朝鮮的請求。昊天心裏明白,這是小鬼子的一貫伎倆,有求於你的時候,怎麼都成,一旦目的達到,真麵目就會暴露出來。他還是秉承“糖衣剝下來,炮彈扔回去”的原則,禮物收下,要求滿口答應。天啟五年五月末,東瀛使團離京而去,倭人來朝的風波終於落下了帷幕。大明朝廷上下,又恢複了以往的……呃……混亂!可不是混亂嗎,東林一黨鉚足了勁兒,想要推翻楊、左等人的貪汙案;魏閹一黨,除了想掃清朝中殘餘的反對勢力,剩下的就是挖空心思,拍九千歲的馬屁;剩下些小不留丟的,兩邊都看不上的官員,想拍九千歲,卻連馬蹄都夠不著,隻好降低標準,找那沾邊掛拐的,自己去運動。反正這麼說吧,真正想著國計民生的,沒有幾個。昊天和餘煌商議好了一計,由昊天向魏忠賢獻策,將殘餘東林勢力的首領禦史李應升、侯徇貶出京城。魏忠賢聽了以後,未置可否,昊天一瞧這意思不對,後邊關於兵部侍郎高第的事兒,他就沒敢提。緊接著,六月初,以顧秉謙、魏廣微為首的閹黨大臣聯名上書,請求編纂《三朝要典》,重新記述和評價“三案”。他們這個請求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異己,掃除東林黨殘餘,這招可比詆貶狠多啦!這三案呢,分別是“廷擊案”(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紅丸案”(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和“移宮案”(天啟元年,公元1620年),再加上“壬寅宮變”(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合稱明朝四大疑案。(四大疑案的具體內容,就不在這兒過多描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等軒轅有時間,也會像改《武大郎》那樣,將這四件事改編成段子貼出來的)昊天和餘煌這才明白,他們的提議沒被采納,原來是因為人家有了更好的計劃。可這種事,兩個人都沒有應對的經驗,昊天腦子裏能回憶起來的辦法,像什麼色情、暴力、造謠、誣蔑、批判、反社會、罵名人……好像都隻能讓書更熱門、更受人關注,全用不上!兩人冥思苦想之下,也沒想出一個好的化解之策,無奈隻得隨機應變。在魏忠賢的攛掇之下,天啟自然是很痛快的就答應了,委任大學士顧秉謙為《三朝要典》總裁——這可不是瞎說,真有這麼個官職,就是沒有CEO;並且派禮部尚書黃立極、戶部侍郎馮銓、侍講學士張好古協助編撰。別人都搶不到手的差使,昊天可直咧嘴。他倒不是在意這書是否顛倒黑白——那後世的人,為了出名,什麼不敢寫呀;他是對自己沒跟:我這點兒學問編《三朝要典》,這不開玩笑嗎,編《曲藝要典》還差不多!可聖旨已下,隻能硬著頭皮來了。其實遠沒有昊天想的這麼複雜,到職之後,昊天才發現,他就相當於這部書的第三副主編,根本不用自己動手寫,自有別的編修寫好了,拿給他看。昊天呢,還是那句名言:“行,很好,很好!”《三朝要典》編輯部很好混,交稿兒的事兒呢,也不是特別著急——您想,在過去,編一部書那是倆、仨月就能辦完的嗎?可另有一件重要的事兒,已經迫在眉睫啦——就是那兵部侍郎高第,還有半個月,就要赴遼東任經略使,接替孫承宗。其實聖旨在五月份已經下了,因為兵部尚有一些交接的事情,所以高第還沒能走成,這也就給昊天留了一點兒時間。魏忠賢那兒,看來是走不通啦,昊天和餘煌商量了好幾宿,也沒個頭緒。眼看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還沒有個好辦法,昊天急得茶飯懶咽。餘煌就勸他:“自從倭人走了以後,咱們的各項計劃都有些不太順利,我覺得咱們有些急躁了!兄長,你老跟我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時想不出良策,心急也沒用。我看不如先把事兒拋開,散散心,也許就能有辦法了!”昊天覺得餘煌的話很有道理。散心,舒緩壓力,那最好的去處就是“八大胡同”,當晚,他就來了!這裏您可別想歪了,昊天可不是來尋花問柳,關上門“嘿咻嘿咻”,他是到“四春堂”教曲藝來啦!因為最近一段時間,茶館、酒肆裏“說三分的”(就是說三國的)大受歡迎,昊天就教了這四個女徒弟兩出“三國”的京劇唱段——《鳳儀亭》和《白門樓》。《白門樓》裏,嚴氏夫人有一段念白:“……將軍若是出城,一旦這城中有變,教妾身如……何……是……啊……好……”後麵接著是一段“西皮散板”。昊天教到這兒,突然靈光一現,“哎呀”,他大叫一聲,叫春紅她們趕緊給準備了文房四寶。戲暫時不教了,把徒弟們打發出去,昊天自己一個人在屋裏,連暗語都顧不得用了,“唰唰唰”寫了四大篇兒,一封長信。寫完了信,封好,叫人喚來丫鬟小環,讓她將信轉交青霞小姐。都安排好了,昊天心中大定:主意我出完了,剩下的,就要看信王府的活動能力啦!他將女徒弟們重新叫進來,接著教戲不提。接下來的幾天,昊天的生活,好像又恢複了正軌——到翰林苑點個卯,瞧瞧編書的進度;去工部看看車床的進展;被天啟皇帝叫進宮去,給他講幾個故事;閑暇了,去劉員外府上,和未婚妻增進一下感情!這人確實是這樣,一從牛角尖兒裏鑽出來,思路就清晰了好多!不少以前疏忽了的問題,現在都發現了。昊天就發覺魏忠賢對他的態度有點兒怪——本來自從下藥以後,魏忠賢對他是相當信任,經常叫他去一起研究事兒。可自打宴請了倭人,特別是天啟開始叫他進宮講故事之後,好像魏忠賢對他,又不太信任了,雖然態度看起來還是那麼“和藹”,卻很少再叫他過府一起商議事情了。昊天還留了個心眼兒,每次進宮以後,都要去報告魏忠賢,今天跟皇上說了什麼什麼,因為他知道,就算不報告,魏忠賢也能知道詳情。可這也不行,像顧、魏等人上書請編《三朝要典》的事兒,就沒事先告訴他!為此,昊天特意通過青霞求她師門姐妹打探過,自己府邸周圍的暗探,自從下藥之後,撤去了大半,近來也沒有增加。昊天和餘煌一分析這前因後果:看來昊天是風頭過盛,遭老賊忌憚啦!老賊的權勢都來自於皇帝,昊天要是憑著講故事得到寵信,老賊就控製不住了。在老賊的印象裏,昊天可是足智多謀、學識淵博,萬一得權之後要是懷了二心,又知道這麼多內幕,老賊就懸啦!府邸周圍沒加強監視,恐怕是他另有打算哪!書中暗表:昊天憑講故事得寵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和北宋的高逑憑踢球得勢不一樣。這事與天啟皇帝的出身有關——天啟的父親光宗朱常洛當太子的時候,最寵愛一個姓李的選侍,天啟自幼就交給她來撫養。這位李選侍雖然在光宗麵前千嬌百媚,可見了天啟,就露出了狼外婆的嘴臉,就差拿天啟當白雪公主,給他毒蘋果啦!您想,天啟當時貴為皇太孫,差點沒念上書,那是被欺負成什麼樣兒啦!她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她總想著把天啟撥拉到一邊,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可老天有眼,直到光宗死,這李選侍連個蛤蟆也沒生出來。天啟在她那兒,缺衣少食,連玩具都沒有,又不給教育,童年實在是太空虛啦!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木工,幼小的天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李選侍一瞧,這好啊,你就幹這個,甭當太子啦!她刻意的給創造條件,就讓天啟從此,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木工創造之中。整個李選侍的班子裏,就乳母客氏對他最好,他感客氏之恩,所以後來才對她這麼寵信。從小受虐待的人,長大以後不是變得殘暴、狡詐,就是懦弱、老實,天啟就屬於後者。他老實、懦弱並且耳根子軟,誰能經常接觸他,又讓他有了好感,就極容易受寵。恐怕魏忠賢就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可他到底懷了什麼鬼胎呢?過了沒多久,昊天就知道了。這天,天啟又下旨詔昊天進宮。昊天以為還是找他講故事呢,沒想到來了之後,瞧魏忠賢也在坐。“張愛卿,你曾經向寡人提及海外多有珍稀樹種,當時寡人就想命人出洋尋找。可經魏卿家述說,昔年三寶太監所乘寶船的圖紙都多有失散,況無能人引領,便是出洋也認不得這些樹種啊!張愛卿,說實話,寡人是真舍不得你呀!可找尋奇木以製仙器,是拖延不得的。寡人給你三個月的時間,造寶船,出洋尋找奇木,你可願往?”哎喲,敢情老賊的奸計在這兒哪!你太狠了,這一竿子想把我支到大洋彼岸去啦!連寶船都沒有,這種條件下怎麼出海呀?萬歲,走不了,我沒有護照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