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單騎退回紇(2 / 2)

這天晚上,機會來了。一個獄卒坐在楊乃武的牢房前吸旱煙,吸完後,他將煙鍋中的煙灰“篤篤篤”地敲在地上,自己撣撣屁股走了。楊乃武一看,煙灰中尚還有不少火星,故待獄卒一走,他當即將火星挑進了牢房,放到那油漬斑斑的棉花胎上,“呼呼……”地輕輕吹了起來。火很快被引著了,楊乃武馬上拿出了那十餘根幹燥的油條,一根根地點著,並把它們拋到柵欄四周,不一會,大火便燒斷了柵欄。等到獄卒們發現起火匆匆趕來,那大火早已透天,獄中的犯人逃得蹤影全無。聞訊趕來的杭州知府急得雙腳直跳,當即下令兵分兩路,一路去捕捉犯人,一路留下來救火。兩路兵馬七手八腳地忙了一夜,那大火總算撲滅。可是,逃走的犯人卻連一個都未能抓到。

第二天,那杭州知府不由望著那被大火夷為平地的監獄發呆。這下完了,這是杭州唯一的一所監獄呀,如今燒了監獄跑了犯人,如何向上麵交代呀?

正在這時,有衙役來報,說是楊乃武投案來了。那知府頓感奇怪,人家逃脫牢籠巴不得走得遠遠,可這楊乃武為何會來投案?他理不出頭緒,當即召見楊乃武,詢問實情。他疑慮地問道:“楊乃武,人家都遠走高飛,你為何重投羅網?”楊乃武一聽,不由哈哈大笑:“大人差矣,乃武並無犯罪,無非是遵大人所命等候審理。若是我真的遠走高飛,不是沒罪也變成有罪了嗎。”

那知府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當即又問道:“楊乃武,那昨天晚上又是怎麼回事?”

楊乃武雙手一拱:“稟大人,昨夜乃武從睡夢中驚醒,見一幫江洋大盜放火劫獄,救他們的幾個嘍羅。因大火逼人,生死關頭我不得不離開監獄,今天火滅了,我重新回來等候大人審理我那件案子。”

那知府聽後一言不發,暗暗佩服這楊乃武果然厲害,說得全都帶刺,看來不好再難為他了。再說,自己隻得按照楊乃武的說法上報,反正這監獄中是關有幾個強盜。想到這裏,那知府便將這場大火推到了江洋大盜身上,然後,重新審理乃武的那場官司。這一次,知府處理得十分爽快,將那十幾畝毛竹山重新判回給楊乃武,而那幾個無賴,卻每人挨到了五十大板。

就這樣,楊乃武再次贏得了官司。

中國最會做官的人——從窮書生做到大總統

從晚清進入民國的大人物中,徐世昌算是地位很高的一號要角。在晚清位極人臣,做到軍機大臣,太傅銜太保,進入民國,做過袁世凱的“國務卿”(內閣總理),最後居然成了民國大總統。可是細想起來,此公雖然一路大官做上去,但好像什麼事也沒做過。他參與過袁世凱小站練兵,但兵不是他練的;他做過清朝第一任的巡警部尚書,但警察也不是他辦的;他做過東三省的總督,好像除了讓自家的宦囊鼓了好些之外,沒留下什麼政績。至於在民國做總統,本是傀儡,姑且不論,給袁世凱做國務卿,連主子要做皇帝,都沒幫什麼忙。這樣的人,你說他好吧,沒做什麼好事,你說他壞吧,也沒什麼壞事他是禍首,就是官運亨通,擋都擋不住。

不過,徐世昌的官運在入仕之初,並不那麼好。雖然金榜題名,而且入了翰林,但一連八、九年,卻連一個外放學官的機會都沒有。清朝的翰林,有黑紅兩分,紅翰林,可以上天入地,上天則到皇帝身邊“上行走”,沾著皇家的仙氣,皇帝的恩典,福分自然小不了。入地則是外放學官,做主考或者學政,收一堆弟子門生,和弟子門生的孝敬,當下可以享用,日後可以援引。而黑翰林則兩下都不沾,既上不了天,也下不了地,幹在京師苦熬,除了同鄉同年的地方官進京的時候可以打打秋風之外,自己也許還可以混個飽肚子,家人仆役未免吃不上穿不上的,袍褂都時常要進當鋪,用的時候再贖出來。不用說,徐世昌就是這樣一個黑翰林。

終於,徐世昌熬不下去了。甲午戰敗之後,袁世凱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練兵,邀請徐世昌來幫忙,徐居然欣然從命,到新建陸軍營務處公幹。那時節,翰林屬於清望之職,科舉金字塔塔尖上的人,黑翰林固然窮點,但去軍營謀事還是絕無僅有的稀罕事,像徐世昌這樣的正式翰林,即便是外放做地方官,都算是丟人,自降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