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單騎退回紇(1 / 2)

其實英國人並非是中華帝國的陌生客人。他們來到中國海邊已經幾百年了。很久以來,他們一直是大清國最重要的外貿夥伴國之一。

楊乃武的主編生涯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發生在餘杭。冤案平反後,主人公楊乃武淡泊功名,實指望能平平常常了此殘生,可誰知他因冤案名聲更振,又惹出種種事端,產生了不少新的傳說。

闖大禍逃離《申報》

楊乃武在蒙冤期間,上海《申報》上曾發表過不少主持公道的報道,給楊乃武許多安慰。為此,楊乃武出獄後,便專程前往上海,去向《申報》致謝。

《申報》當時的老板是美國人,頭腦相當靈光。他一見楊乃武,就感到此人大有利用價值,因這場官司轟動全國,使得楊乃武極具新聞價值,若能將他留在報館,必定奇貨可居。於是,那美國老板便力邀楊乃武加盟報館,充當新聞編輯。楊乃武曆經磨難,本不想再拋頭露麵,無奈盛情難卻,隻得勉強答應了下來。

這楊乃武本是舉人出身,又長期幫人家打官司,文筆相當不錯,在報館裏不到半個月便可獨當一麵,深得主筆欣賞。加上這“楊乃武”三字的廣告效益,使得《申報》的發行量成倍猛增,喜得那美國老板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可哪裏曉得,不出3個月,楊乃武便闖下了一樁大禍。

這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那天,楊乃武收到一份英國報紙的記者寫來的文章,說是大清駐英法公使郭嵩燾在倫敦請人畫像時醜態百出,要求畫師將他官帽後的花翎畫入。楊乃武看到後,也是一時開心,竟大筆一揮將此文編發見報。可哪裏曉得,這篇文章竟是英國一小報記者愚人節時瞎造的,完全沒有這一回事。偏偏登這篇文章的那份《申報》給郭嵩燾本人看到了,這下好了,合該楊乃武倒黴,那郭嵩燾見報勃然大怒,當即從英國請了一位著名的律師,專程趕往上海,要與《申報》打官司,要報館交出編輯和作者。

這一下,《申報》的美國老板慌了,他與楊乃武私交不錯,況且楊乃武是自己聘用的,若是將楊乃武交出,不但對楊乃武不利,就是對自己也不利。於是,他連夜找楊乃武,給了他300元光洋,要他連夜逃出上海。楊乃武本是驚弓之鳥,聞聽此事不由得魂飛魄散,連隨身行李都顧不上收拾,便匆匆忙忙逃出《申報》館,回餘杭老家去了。

第二天,那美國老板雙管齊下,一方麵在報上刊登了大幅致歉啟事,承認報道失實,誠意向郭嵩燾認錯;另一方麵又花重金請來了英國駐上海的領事,要他出麵說情。那郭嵩燾見報考館已登報認錯,編輯已嚇得逃之夭夭,見自己目的已經達到,便看在英國領事的麵上,放棄了這場訴訟。

楊乃武驚了一場,真是百感交集。事後,雖然報館數次來函邀他回去重操舊業,可是,楊乃武卻“吃了秤砣鐵了心”,再也不願意踏是非之地了。

奪竹山重進牢房

在楊乃武蒙冤期間,餘杭縣城有幾個無賴總認為此次鐵案難翻,楊乃武必死無疑。於是,幾個人一商量,竟將楊家的十幾畝毛竹山統統霸占了去。楊乃武回到家鄉,發覺自家的山地被無賴霸占,心中大怒。但經曆了漫長的官司及《申報》風波的他性情大為改變,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便托人出麵去要回山地,言語十分婉轉。可哪曉得那幾個無賴見楊乃武自己沒有出麵,誤認為楊乃武吃官司吃怕了,已經軟弱可欺。於是便串通一氣反咬楊乃武惡語傷人,並揚言要去衙門告他。楊乃武火了,他想息事寧人,誰知道人家卻要爬到他頭上來拉屎了,這口氣他怎麼忍得下去。於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當即提筆寫了狀紙,告到了縣衙門。

新上任的餘杭知縣看了狀紙頗感為難,因為雙方都不是好對付之人,他沉思良久,想出了一個主意,將此樁案子移至杭州知府處理,自己推得一幹二淨。

再說那個杭州知府也是新上任的,他一見“楊乃武”的名字就氣得咬牙切齒,因為他的幾位官場友好均因楊乃武一案遭到了革職。如今,楊乃武落到了他的手上,他存心要好好地刁難一番,為革職的朋友出一口惡氣。當然,這知府也曉得楊乃武並非等閑之輩,所以裝出一副公正的樣子,細細盤問了一通,然後便以“事實不清,收案待審”為由,將楊乃武關進監獄。

楊乃武重入牢房,心中氣憤異常,但又無法可想,那知府用的是“軟刀子”,那“收案待審”說得堂堂皇皇,毫無空子可抓,無奈,隻得強忍火氣等候審理。可哪裏曉得,一連3天過去了卻絲毫動靜也沒有,楊乃武曉得不對了,這知府一定是在刁難他了。於是,他挖空心思想出了一個主意,買通了看守他的獄卒,托那獄卒每天早上去買一根油條。買來的油條楊乃武並不去吃它,而是將油條偷偷地放在幹燥的牆角頭,上麵還用一些破棉花胎蓋好。就這樣,一連十幾天過去了,那十幾根油條全部變得十分幹燥,那些蓋在油條上的破棉花也變得油漬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