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印度這個有著十多億人口的國度裏,像洛德·克裏希納這樣的私立學校以及那些不符合標準的公立學校還有很多。為了應對教育急劇膨脹的需求,政府必須依賴這些學校作為權宜之計。對於洛德·克裏希納私立學校,地方官員們證實說政府近年來一直在資助這所學校,並同意它由私人來管理。作為接受資助的一部分條件,該校本該每三年接受一次評估,看它是否達到政府的消防、衛生和教育標準。然而有政府官員說,這些檢查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在印度學校裏,稻草屋頂是受到法律禁止的,但這條規定很少被嚴格執行。當地消防官員說,此前他們並沒有檢查該校,也沒有檢查城裏的任何其他建築,原因就是違章建築如此之多,讓消防部門根本顧不過來。
18日,泰米爾納德邦關閉了當地數百所有著茅草屋頂的學校,要求所有茅草屋頂的學校把校舍換成混凝土屋頂,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毀天滅地的印度洋海嘯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點左右,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近海發生裏氏9級強烈地震,地震震中在印尼北蘇門答臘首府棉蘭向西約320千米處40千米深的海底,地震強度之大,在過去的整整一個世紀中都未曾出現過。地震波引發了海嘯,攪動了海床以上的全部海水,一股波浪向東撞擊印尼近海,另一股波浪向西快速移動。
災難來襲
此時,人們絲毫不知危險的靠近,甚至有遊客及當地居民站在海邊觀看湧起的大浪。隨著波浪越來越近,越來越高,人們才恍然明白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臨了。印度洋鄰近各國沿岸地勢低平,人口密集,高達數十米的海浪峰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雷霆般地在瞬間摧毀了岸上所有事物。受災最嚴重的印尼亞齊省頃刻間成為一座死亡之城。據日本學者現場測定,衝向亞齊省的海嘯波高曾達到34米。
印度洋附近包括印尼、斯裏蘭卡、印度、泰國、馬爾代夫、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嚴重災害。受災最重的印尼死亡人數竟多達24萬,其慘狀簡直可以用屍橫遍野來形容。失去親人的幸存者們隻能束手無策地坐在地上痛哭。村莊被夷為平地,海灘上停放著一排排遇難者遺體,還有漂浮在海水中的屍體,處處哀鴻。什麼都沒有了,幸存的人們想,難道世界末日到了嗎?可是為什麼又讓人活了下來呢?無疑,存在就是生的希望。
因為災情發生時正好是雨季,連日的陰雨導致救災工作緩慢。在印度和印尼的亞齊災區,海嘯過後,蟻蟲肆虐,一些地區甚至破傷風和瘧疾流行。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會爆發大規模瘟疫。在國際社會的援助下,這些疾病隱患得到了較好的控製。
這場災難舉世罕見,巨大的死亡人數和對南亞及東南亞各國的嚴重損害使這次大海嘯成為世紀災難。
反思和生機
事後有科學家指出,海嘯並非不可預測,因為波浪從海底深處到淺海附近有一定的時間差。如果提前發布預警訊息,則會大大降低人員的傷亡。可是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政府和民眾防災害意識淡薄,普遍缺乏預警機製和科研經費,導致信息不暢,直至海嘯來臨那一刻才知出了大事。在沒有任何預警以及防備的情形下,人口密集之地必然會被巨大的海浪所吞噬,城鎮在瞬間成為墳場。印度洋海嘯不僅給受災地區,也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鍾,具有普遍的警示意義。此次災害之後,南亞及東南亞沿海各國重新關注起對地震和海嘯的預警及預測。
有意思的是,在帶來災難的海嘯退去之後,人們發現在印度海濱城鎮馬哈巴裏普朗海域,由於潮水退去時帶走了海底堆積的泥沙,3個刻有精美動物圖案的岩石雕塑露出了水麵。一個刻有大象的頭,其頭頂上是雕有神像的小四方形壁龕。另有一匹飛馬和一隻臥獅。印度考古學家薩特亞穆斯認為,獅子、大象和孔雀都是七八世紀時常見的牆壁裝飾圖案,因此這些建築應屬於7世紀。考古學家初步估計海底有一座古代聖城!於是一支由政府組織的考古隊和海軍潛水員開始對該水域開展考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