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的微微火光發起了呆。

她突然想起以前似乎在一本書上看過,裏麵說亂世中,人被當作兩腳羊,甚至不如一匹馬來的珍貴,天災人禍一來,上層貴族尚且可以醉生夢死,底層卻連連掙紮的權利都沒有,路上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

這是一個會吃人的時代。

第2章 路有凍死骨

火盆中的炭火星星點點,坐久了身上也會染上一股嗆人的煙熏火燎的味道,鄭文的半邊臉和身體上的寒氣在火光的映射下快速溫暖起來。

從阿苓那裏,她了解到如今是周朝,天子定都鎬京,至於當政之人姓氏為何,阿苓並不知道,於是鄭文也並不確定這個周朝是否是她所熟知的那個武王伐紂後建立的宗周王室。

不過,根據阿苓所告訴她的來看,這個朝代非常重視禮製,貧民在平時是沒有肉可以吃的,一般隻能靠各種蔬菜、粟米、大豆飯、小麥飯和高梁飯來果腹,隻有貴族才有食肉的能力,鄭文注意到阿苓說起這個的時候喉嚨滾動幾下,臉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城中倒有不少的狗肉鋪子,不過價格也並不便宜,阿苓說她家中隻買過一次,還是因為她阿弟身體不好家中怕養不活,隻能買狗肉做成肉糜粥給阿弟食用養身體,畢竟狗肉也算是葷食。而平時打獵來的肉類和皮毛基本上都賣到了城中,換取錢幣買來糧食和粗布維持家用,阿苓吃肉的次數用十指都數的過來。

鄭文從阿苓的話裏推測出,這個時代應該是貴族當政,權力很大,甚至連各階級食用的食物都有一定的規定,且貴族之間販賣奴隸很常見。

古代的奴隸一般是敵國戰俘或者為了生存自賣為奴的貧民,這足以說明戰爭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是常態,因為穩定的奴隸交易必須保證有貨源才能進行。

而當她問及是否存在諸侯國時,阿苓又一臉迷茫,表示並不知道什麼諸侯國,身為一個平凡的古代貧民,阿苓知道最遠的故事也隻是流傳在鎬京這座王城內,隻知道管理這片土地的人被成為周王,至於周王姓什麼,並不在她的思考之內。

鄭文這才意識到,這裏是消息傳播緩慢的古代,甚至可能是奴隸製社會,一個平民的一生可能就隻在村子附近活動,她不會知道這個國家有什麼鄰國,是否經常發生戰爭,主政之人是誰。他們隻知道眼前的一畝三分田,一輩子都在為吃飽穿暖而勞動,為活著而努力。

這些事情雎可能知道,畢竟對方是從世家貴族出來的仆人,雖然雎並沒有說過自己的來曆,可有時候談起現任女君也就是鄭文的繼母表情之蔑視和流露出的態度,還是可以看出鄭文親生母親出身的不平凡。

可鄭文還是不敢詢問太多,她實在是怕對方瞧出什麼,畢竟這是一個有巫存在的時代,如果她被當作邪祟燒死咋辦。

晚飯是蒸餅,小麥磨成麵放在器皿中蒸熟,還有從菜地中摘的葵菜簡單地煎熟,撒上食鹽,葷食是前幾日未吃完的豚肉,鄭文吃不慣雎的手藝,幹脆自己烹製,用刀把豚肉切成薄片放在爐子上的石板上烤製,在撒上胡椒粉和食鹽,焦香味道頓時飄滿整個屋子。

這個時代基本上就是煎(煮)和蒸兩種烹飪手法,鄭文吃了幾次就覺得寡淡無味,特別是肉類,她味覺一項靈敏,稍有腥味便察覺出,吃過幾次雎的手藝她實在是忍耐不下去直接自己上手,名曰好奇,鼓搗出來的味道竟然還不錯,最後,雎也幹脆放手讓她瞎琢磨,還不由笑眯眯地誇獎幾句女公子像先夫人一樣聰慧。

鄭文聽雎說起先夫人,不由麵露好奇,仰頭順勢詢問有關母親的事,她並不怕露陷,之前雎曾無意中說過這具身體的母親難產而死,對於一個自幼失去母親的孩子來說,詢問有關母親的事情應該十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