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節(2 / 3)

柳大從最開始話都不會說,到這二年下來,非但能與山外的人正常交流,而且去年還加入了屯田, 一年辛苦勞作下來,百畝田地得了三百石粟米。他如今巴巴算著,這些所得能換成多少山外的田地,方才已經請曹丕代他算了一遍,不放心又來問一遍。

曹丕耐著脾氣,仔細又給他解釋了一遍,道:“屯田所得,你一半,朝廷一半,這沒錯。如今粟米的價呢,一石約莫是二百二十錢;陽平中等田地,三年前確認的時候是一畝一千錢。這三年來,地價漲了不少,若是按照市價去買,已到了一畝兩千多錢。但是朝廷有旨意,像你們這樣從深山中遷居出來的,又或者原本自己沒有足數田地的,凡是自己出錢買田地的,隻要按照三年前確認的價格購買就好,漲價的這部分是朝廷的——朝廷已經免了你們的。所以你這一百五十石的粟米啊,能換得陽平中等田地三十三畝。”他在竹片上寫下“三十三”這個數字。

柳大仔細聽著,生怕漏了一句,一麵聽著一麵往心裏記,想著回去講給家中老娘與兩個弟弟,乃至講給整座山裏的鄉親們聽。他又問道:“那大人,您再給我說一遍成嗎?我這樣買來的田地,跟朝廷如今分的田地,有啥不一樣的?”

此時在曹丕與柳大身邊,已經圍了七八個也來聽著的農戶,多是與柳大一般的出身,這二年在新政之下屯田有所得,想著要換田地了。他們聚精會神聽著這遠從長安而來的尚書郎講解著具體的事例,暗中與自己的打算比較。

曹丕細細解釋道:“如今朝廷有政策,凡是家中田地不足數的人,也就是成年男丁田地不足百畝,成年女子田地不足三十畝,那麼就可以報上來,由朝廷免費分給足數的田地。但是這樣分得的田地,起初三年,都要像屯田時一樣,所得的產出上繳一半給朝廷,剩下的才是自己的;隨後的數年,上繳朝廷的份額逐年減少。到第十年的時候,才如普通農戶一樣,隻需要繳納戶調就可以。而你們若是自己拿錢去買的田地,當年便可以隻繳戶調,所得產出不必再上繳朝廷。但是如今朝廷給你們免除了這三年來漲的地價,所以你們買到手裏的田地,五年之內不能轉賣,五年之後若是不要這田地了,仍要上繳給朝廷,朝廷會照著當年你們買地的錢數或糧食布帛再退還給你們。這麼說,可都清楚了?”

柳大隻記自己關心的,道:“我這麼買的田地,來年隻要繳納戶調。隻是我如今買不起一百畝,那就是買三十畝,餘下的由朝廷分免費的。那來年怎麼算呢?”

“你這種朝廷現在也有政策。”曹丕笑道:“如今是陛下行善政,所以你們這等三年之內都不必繳納戶調。等到三年之後,你們若是還沒能都換成買來用的田地,再按比例收繳戶調。”

柳大喜笑顏開,圍在周邊的農戶學員們也都笑起來,紛紛盤算著自己要買的田地。

柳大歡喜過後,這二年來學的東西也沒白學,一摸後腦勺,問道:“我們這樣免費得了田地,那些老爺們能願意嗎?”

周圍的學員們也有這擔心,道:“對啊,這可是原來人家的田地……”

另有學員笑道:“這一看就是上課的時候不認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裏來的什麼老爺的田地?老爺的田地,咱們的田地,那都是皇帝的田地。如今皇帝行善政,要咱們泥腿子也能有自己的田地,誰敢不從命?哪個老爺不聽皇帝的,我扛起鋤頭就去刨了他祖墳,看他還敢不敢唧唧歪歪!”

眾人大笑起來。

曹丕笑道:“就是這麼個道理。還有誰要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