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1 / 3)

,顯得沉穩些了。

楊修來到書房,就見父親坐在案前、眉頭緊皺,“父親何事發愁?”

楊彪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抬頭看一眼一年來成熟許多的兒子,啞聲道:“坐下來說話。”

這是要長談的架勢。

楊修在窗邊坐下來,仍是習慣性得撚著衣襟上的香囊,隻是如今裏麵的香不再旖旎纏綿,反倒微苦清涼,他望見父親案上攤開的信,起首收信人乃是弘農郡的叔父。

楊彪道:“你可知道仲長統這人?”

“狂生仲長統?”楊修道:“聽說過。這是兗州牧荀彧舉薦的人,年輕博學,有狂生之稱。據說陛下與此人投契。”

“陛下破格要他做了尚書郎。”楊彪道:“這仲長統當初曾伴駕在吳地。”

“父親在擔心什麼?”

楊彪抿唇不語,半響道:“我做了一個決定,此事旁人都可,隻是恐怕對不住你。”

楊修聞言笑了,道:“那會是什麼事情?”他目光瞥過那隻寫了抬頭的信,流露出一絲往昔的不正經,“難道是父親在外麵還給我生了個弟弟?”

楊彪不理會他故意緩和氛圍的閑談,沉聲道:“我這是要寫信給你叔父,要他把咱們在弘農郡的田地都散了。”

“散了?”

“是。我要他把田地或是分給需要的流民,或是折價給原本的佃戶,或是賣給旁人,總之不要留下。”楊彪沉鬱道。

楊修若有所思。

楊氏父子都是天下站在權力最中心處的人物,政|治敏銳度也都是一等一的。

楊修抬眸望向父親,低聲道:“父親的意思是——陛下要動手了嗎?”

楊彪與他目光相對,沉聲道:“陛下遲早是要動手的。”

書房內靜了一瞬。

楊彪又開口道:“咱們這樣的人家,這樣的身份,若是到最後一刻才行動,那就太紮眼了,非但是來不及,還很可能會被朝廷捉了做典型。與其給人拿來開刀,不如自己先動手。”他這是在對兒子解釋,站在權力中心,維持這樣一個大家族的心得了,“陛下心性堅毅,這十幾年來,一直如此。當初他未滿十四歲就要親政,後來果然如願。陛下的手段心計,實在是幾百年都難見的。收複天下,他做到了。分田改製,他在吳地做到了。去歲陛下堅持要將鹽鐵收歸官營,鬧了那麼大的風波,朝野民間聲浪紛紛,陛下不為所動,最終還是實現了。那麼,這分田改製,既然是陛下鐵了心要推行的,他最後就一定會推行。至於成敗——若是陛下此舉成了,那咱們就是散去萬頃良田,而保闔族平安。若是陛下敗了,以咱們楊氏一族的聲明,總還能有別的退路。隻是這樣一來,你今後的日子就要艱苦許多……我做了這個決定,是對不住你……”他望著兒子,後麵的話有些難以啟齒。

誰料楊修滿不在乎得一笑,道:“這有什麼?父親也太言重了。”

楊彪微微一愣,這本該由楊修繼承的萬頃良田,難道兒子竟然毫不在意嗎?

楊修正因為出身大族,生來錦衣玉食,沒有受過苦日子,更不在意身外之物,至少當下還是很豁達的,笑道:“我要那麼多田地作什麼?我又不會去耕種。再說了,等我死了,還不就是一個墳頭嗎?難道還能像是從前的皇帝一樣給自己修地下宮殿嗎?”他伸了個懶腰,又笑道:“要我說,父親您這思想境界還是不夠高,這是好事兒啊。您隻管去做就是。”他頓了頓,略正經了些,道:“分田改製,陛下是一定要做的。父親您說得對,與其等別人拿咱們祭天,不如咱們自己先動手——還能賺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