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與昨日是否出於同一種心境?”
謝及音抬眼看她,“你問這個做什麼?”
“好奇,”謝及姒道,“我與皇姊一同長大,竟然從未了解過你。”
第50章 虎符
太成二年春, 淫雨落蜀道,蜀道更難攀。
裴望初離了洛陽後,快馬疾馳向西南入蜀, 披著蓑衣鬥笠攀上鹿鳴山。在藹藹雲霧、層層鬆杉的盡頭,聳立著傳聞中一百多年前仙人建成的天授宮宮觀。
到達宮觀時,他已是渾身泥濘,唯有手腕上纏著層層油布,護著那一縷發絲不被雨水打濕。
裴望初三歲入天授宮, 五歲能誦經、七歲曉陰陽、十歲通堪輿, 十五歲時,已在三十二位祭酒中排第六, 頭頂上隻有一位宮主、八位天師、五位祭酒。他的聰敏靈透令人驚歎, 他的授道天師宗陵天師與宮主都十分溺愛他。
然而大聰敏往往也意味著大叛逆。十五歲那年,因卦象昭示裴家將有大劫,裴望初為了給裴家改命,不惜自逐出天授宮, 也因此發生了後來的種種機緣。
然而無人知曉, 這隻是明麵上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 他發覺天授宮從頭至尾都是一場騙局。
從來沒有什麼仙人奇觀, 這條狹如羊腸的山路、這座巍峨聳立的宮觀,底下埋藏著近萬人的屍骨, 他們曾一磚一瓦壘起這座因私欲和怯懦而生的宮觀,又用自己的屍骨將它墊高,高到令世人叩首仰望的地方。
裴望初曾如此厭惡這個虛偽的地方, 然而這卻是他觸手可得的捷徑。冒雨一步步踏進宮觀的青石路時,裴望初心中自嘲, 原來他可以比這天授宮更虛偽。
他低下頭顱,斂起傲骨,跪在宮主天授真人座下,悔過自己年少時犯下的錯事,請求他為自己續五符、點命燈、贈玄玉。
宮主對他的示弱很滿意,這畢竟是他費盡心思培養的繼承人,若真殞於紅塵,恐怕再難找到身份、才智、氣度都如此合意的苗子了。
裴望初重歸天授宮,隨宮主閉關半年,潛心修道,出關時已是十月。
蜀地與關中隔著群山,依稀聽聞外麵世道已亂,馬璒帶著羯、氐等胡人將犯洛陽,南晉諸皇子也在互相殘殺。蜀地雖與兩國隔絕,因山匪作亂,也並不太平,何況天授宮的門徒遍及九州,天授宮不可能在世外旁觀。
宮主天授真人對裴望初說道:“如今最要緊的是大魏,你師父宗陵天師在大魏皇帝身邊,恐怕待不了多久。我予你兩千鐵騎,派你去大魏助他,若有必要,可接應他回來。”
裴望初領命而去。
蜀地是亂世避亂的好地方,天下越亂,避禍的人就越多,世間越苦,追隨天授教的人就越廣。這兩千鐵騎正是天授宮從信教的門徒中培養的私兵。
與此同時,洛陽城內。
謝及姒拜訪過後的第二天,崔縉也請謝及音入宮去見太成帝,“……從前陛下沉迷道術,也未曾曠朝這麼久,眼下正值內憂外患,陛下卻連月不朝,很有可能已被控製,還請殿下入宮一探究竟,若有人欲謀害陛下,我等也能早日鏟除禍患。”
謝及音並未一口答應,端詳著他,“崔青雲,本宮從不涉政,為何會找到本宮這裏?”
崔縉道:“正是因為您不涉政,衛家的人才不會防備您。若我入宮,恐怕連陛下的麵都見不到。”
“你讓本宮入宮,真的隻是為了確認父皇的安危嗎?”
謝及音在揣度他的目的。
確認安危,這可能是謝及姒的動機,卻決不可能是崔縉的動機,尤其是在父皇逼死崔元振後,崔縉偶爾表露出的恨意,簡直想衝進宮去活刮了父皇和宗陵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