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平答應會不會說出……”孫嬤嬤則在擔心這件事。
“本宮可沒害過她,還幫了她。”溫嬪皺眉,平答應不該說出她。
孫嬤嬤卻還是擔心,誰知道一個瘋子會做出什麼事。
溫嬪也心中翻滾不止,不過卻沒多少害怕,她的身體本來就不行了,在死前弄清楚是誰害了她,總算沒白費功夫。
隻是可惜,沒弄死寶妃。
她十分後悔,不該阻止平答應的,那樣或許寶妃已經……
可那樣她就不知道是誰害她了。
思緒飄忽一陣,溫嬪從桌上的小梳妝匣裏拿出一個紙包,握緊,起了身。
稍晚一點,索額圖也聽說了景仁宮的事。
他驚極,也怒極,平答應怎麼敢!早知道,就該早點除了她。還是一時心軟。
現在怎麼辦,怎麼辦?
這一夜,京城又不知道多少人通宵未眠,平答應倒是得償所願,真的拉開了一場地獄的狂歡。
第173章
第二天一早, 康熙端坐在正中間那張龍椅上,臉色陰沉,未發一言。
下麵瑟瑟, 不知道皇上是什麼態度。
宦海幾十年,也曾多次沉浮, 索額圖跟明珠最初的慌亂過後,又慢慢冷靜下來,隻是平答應一人之言,她又沒太多證據, 怎麼能告倒他們。
皇上頂多發發脾氣,降降他們的職罷了, 大清還是需要他們的。
所以兩個人默契的誰都沒出聲, 等著皇上發言。
康熙也沒出聲, 他在等。
君臣就這樣詭異的沉默了一刻鍾,梁九功在旁邊熱汗冒了一次又一次, 今天上朝到底怎麼回事?是他聾了,還是皇上跟朝臣都沒說話?
沒人上書,他是不該喊“有本早奏, 無事退朝”?
應該, 可是看皇上那樣,他真不敢輕舉妄動啊!
怎麼辦?梁九功往下看,迫切希望有人打破這種沉默, 救救他。
下站的兩行人中,真有一人緊緊的握住了自己的奏本。他心思亂如麻團, 不知自己是否該站出來上這道奏折。
又沉默了幾息, 這人決定站出來, 大丈夫生當為國為民, 豈能以自己的安危為念?
“臣有本奏。”一道洪亮的聲音響徹金鑾殿,所有人都朝他看去。
梁九功陡然一鬆,感謝這位郭大人,終於結束了這場煎熬。
明珠跟索額圖等人則心裏咯噔一下,隻因站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被稱為“鐵麵禦史”的郭琇,這人不是他們兩黨中的成員,而且看稱號就知道,他是什麼人了。
康熙則心中微喜,果然,他大清還是有直臣、清臣的。
郭琇說出這句話後,已經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聲音冷靜而沉穩。
郭琇,曆史上以三道奏疏留名,尤其後兩道,第二道,他參奏了明珠的種種惡行,拉開了九龍奪嫡的大幕,第三道,他則參奏並因此搬倒了高士奇,他的每一道奏疏,基本都有重大的意義,所以人稱“郭三本”。
今天,他要上他的第二本,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結黨營私,貪贓枉法,所犯罪行罄竹難書。
跟平答應隻是聽說明珠的罪行不同,他的奏本條理清晰,有理有據,甚至每條都細細勘驗過,有詳細的分析。
這一本,如果說平答應隻是拉開序幕,那他則是將這件事直接搬到了眾人眼前,吹響了衝鋒的號角。
康熙看完奏折,勃然大怒,果然是真的,明珠比他想的還害人誤國,不敢想象,再這樣下去,大清的朝政會腐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