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出口的一瞬間,他才發現,說清楚自己的內心,其實很簡單。

他隻是怕,怕不接受好意就是自己的錯,但現在他發現人其實並不是一定要接受善意的,不管是惡意還是善意,隻要自己不需要,那就是可以拒絕的、多餘的東西。_思_兔_網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第二天去上課時,既生抽時間去找了班主任,冬樹沒有問他和班主任說了什麼,但小吉說此後老師再也沒在課堂上強調過既生身體的殘疾了。

至於課間,既生的桌子前還是圍著很多人,但既生紅著臉終於開了口:“我可以自己去衛生間,我為了自己能上衛生間,努力練習了很久。”

他其實有些害怕,當眾說這些話,拒絕這麼多人讓他有些心慌,但他的手緊緊握住,就似乎感受到姐姐的力量。

既生深吸一口氣,便繼續說了下去:“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幫助,但我真的不需要。”

最後,他又說:“對了,我和班主任說過了,以後扶我上衛生間不算好人好事了,不能加分了。”

這之後,既生終於得了清淨。

課間,小吉也終於不用為了和既生玩而拚盡全力擠進人群了,另外還有個男孩子仍然來找既生,他們三個課間說說笑笑,一起聊天,一起去衛生間,但沒有人扶既生了。

他有了真正的朋友。

既生思考過,其他同學不再來爭搶著扶他去衛生間到底是因為他說了不需要,還是因為這事不加分?

但他隻是想了想,便沒有繼續深究下去了。

人活得太明白不是好事,他看到了善意,那這就是真相。

姐姐說得對,誰都沒有錯。

既生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學生,他拄著拐,快樂地和聊得來的同學說話,再也不用背負不應該背負的壓力。

最主要的是,他擁有了喝水和上衛生間的自由。

冬樹課間去打水的時候,都會幫既生接一杯,他們姐弟的喝水量達成了一致。

學雷鋒的活動在一年級實踐了一個月,最後決定要在全校推廣。學生做的好人好事最後會影響班級的評分和學生自己的獎狀。

冬樹作為班長,也接受了小沈老師的任務,登記每天的好人好事。這個任務大大增加了冬樹的工作量,她之前從來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好人好事可以做。

“我撿了樹葉!”

“我擦了玻璃……”

“我扶起來歪倒的椅子!”

這都是正常的好人好事,但也有些比較離譜的,比如——“我把家裏買的魚放生了。”

“我看一條小狗拴著繩子叫,就幫它解開了!”

冬樹聽到這裏,便冷酷地將這兩條劃掉了:“這不是好人好事!”

這些都還好,但好人好事越來越多之後,這個活動慢慢也有了變化。

家長們知道這個和孩子最後的獎狀有關係,也開始參與了進來。

剛開始有個班的孩子撿到了十塊錢交給了警察叔叔,班級獲得了較高的分數。沒過多久,便有人撿到了二十塊……

這之後,數字開始滾雪球一樣變多起來,五十,一百,二百……

學雷鋒之前,學校附近可沒有那麼多人丟錢啊。

冬樹覺得這事不太對,但她又說不了什麼。

回家後,她和既生說起來學校的事情,既生有些猶豫,他也想獲得學雷鋒的獎勵:“我們要不要……也出去撿錢啊?”

小花的眼睛刷一下就亮了:“我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