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日本高層的注意(2 / 2)

在鎮壓東北人民反抗過程中,日本逐步認識到軍事的長期鎮壓,不如移來武裝移民團體永久地定居更為徹底。

隨後日本開始向中國東北開展大規模“特別農業移民”,其實質是以退伍軍人為主體的武裝移民,任務之一就是協助關東軍對東北人民實施鎮壓,鞏固殖民統治。

至1936年9月,前後“武裝移民”五次,計2785戶。

而後,關東軍召開由陸軍省、拓務省、“滿洲國”政府、滿洲拓殖株式會社、“滿鐵”等機構參加的“第二次移民會議”,製定《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表》,計劃20年內將100萬戶約500萬日本人移居中國東北建立日滿不可分的、以大和民族為核心的人口結構。

新任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表示堅決實行日本移民政策,指令關東軍製定《二十年百萬戶移民計劃》。1936年8月25日,該計劃被日本廣田弘毅內閣正式通過,並被列為日本“七大國策”之一。

三年後,《滿洲開拓政策基本要綱》作為日本對偽滿移民政策的“最高法典”正式出台,日本對中國東北的移民正式法製化。

隨著日本對華侵略的推進,日本移民 也跟著延伸,日軍每占領一地,形形色色的日本人便隨著日軍軍事進攻和殖民統治延伸到那裏,廣大淪陷區日本人與日俱增。

為配合其軍事征服和移民侵略,日本十分重視輿論宣傳,不斷拋出“人口過剩說”“民族生存說”“特殊權益說”等言論,為其侵略行徑辯護,對內欺騙民眾進行動員,對外混淆國際視聽。

同時,日本將侵略目標投向了華北地區!日本人一直認為華北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地區,想要控製甚至於占領中國,華北最為重要,因此提出開發華北的口號。

甚至於一些日本人高呼“開發!開發!華北是我們的生命線!華北是帝國生存的基礎,我們要開發華北啊!”,可見在日本高層以及底層民眾眼裏,侵吞中國已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為此,日本開始推行“華北政策”,分裂華北的活動日甚一日,華北日僑逐漸增長。

為達到占領華北的目的,日本采用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向華北滲透,在華僑民為日本侵略華北做大量準備工作。除滿鐵在日本當局的指示下在華北進行大規模經濟調查外,許多僑民以遊曆為名,前往華北各地調查華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理等,為日本侵略華北提供可靠情報。

據相關檔案資料統計,僅1937年1月至4月間,以商人、實業家、會社員、學生身份為掩護,名為遊曆,實為調查華北的日本人就至少有33批。

同時,日本加緊對該地區移民,至1935年4月末華北主要地區日本僑民10086人,到1936年8月末達18962人,1936年末多達21362人,一年多時間增加111.8%。

不僅如此,日本移民區域已不再局限於沿海城市和鐵路沿線城鎮,而是不斷深入華北腹地。

青島作為日本侵華最重要的橋頭堡,這裏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僑民活動的中心,尤其是在日本侵占青島之後,大量日本浪人、商人進入青島地區,這些日本僑民在青島以各種身份為掩護,刺探情報、走私物品、販賣毒品,破壞青島乃至於整個山東的經濟,配合日軍的侵略,達到侵華目的。

當然了,作為回報,日軍高層甚至於天皇都對這些日本僑民給予了特殊的對待,讓他們享有特殊的權力,畢竟這些人都是大日本帝國的“功臣”。

但是現在這些“功臣”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而且還不時十個八個人,而是足足七八萬人,一旦日軍高層不能妥善處理這件事情的話,必然會引起所有在華日本僑民的震動的。

所以這事兒已經不是一個小小的華北方麵軍司令官所能處理得了的了,甚至於連大本營都不敢隨意下令,必須上報天皇才能做決定。

然而事關數萬人的生死,而且這些人還都是天皇最忠誠的臣民,因此即便是裕仁天皇也沒了主意。

無法決斷之下,裕仁天皇隻得召開由五相參加的禦前會議,共同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