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日本高層的注意(1 / 2)

不過相比於這些常規的戰損,多田駿最疼頭的還是那幾萬帝國僑民的生死問題!

據方麵軍不完全統計,青島和棗莊兩地的日本僑民達到了七到八萬人的規模,其中涉及六大財團的就有四萬多人,剩下的除了部分是皇室控製的商團外,大部分人還和大本營以及侵華日軍中各個將軍有關。

說白了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跟在日軍後麵掠奪在華經濟利益的團體,任何一個人背後都站著一尊大神,有的就算是多田駿這個方麵軍司令官也招惹不起。

這也是多田駿為何沒有命令第五師團已經海軍方麵強攻青島的原因,一旦造成僑民大量的傷亡的話,後果絕不是他一個小小的中將司令官所能承受的。

而且多田駿更清楚周衛國的為人,這世上就沒有那家夥不敢做的。

據特高科方麵傳回來的情況顯示,在第17師團被包圍之後,曾拿一個小鎮兩千多中國老百姓的性命威脅周衛國所部,結果周衛國壓根兒就沒有顧及那些老百姓的生死,連夜出動傘兵進行突襲,一舉擊潰了第17師團的防禦,全殲平林盛人所部。

可以想象到,這樣一個連自己人的生死都不在意的將軍會顧及帝國僑民的生命安全?

都說大日本皇軍行事殘忍暴虐,在多田駿看來周衛國這個人絕對是一個鐵血將軍,在勝利麵前他是不擇手段的,對自己人是這樣,對別人更是如此。

隻不過多田駿卻不知道,周衛國並非是不在意那些老百姓的生死安全,而是他太了解日本鬼子了,就算是他們當時放開大路讓小鬼子走,他們也不會放過那些老百姓的。

所以他寧願拚上一些老百姓傷亡,也要將那幫狗娘養的全部消滅,八路軍或許救不了所有人的性命,但是絕對能給他們報仇雪恨,而且報仇不隔夜。

數萬僑民被俘,這樣嚴重的事故顯然是瞞不過去的,因此在奪回青島城之後,多田駿便將情況上報到了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以及大本營。

接到多田駿的彙報之後,不管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還是東京方麵都掀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於連日本天皇都被驚動了。

要知道這些日本僑民可都是在天皇的號召下遷往中國的,他們不但是天皇的馬前卒,同時也是前線部隊的重要補充力量,還要充當掠奪中國經濟以及物資的急先鋒,可以說這些日本僑民的存在對於日本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一旦大量的傷亡的話,必然會影響大日本帝國的利益的,甚至於還會影響整個日本的國策。

這一點真沒有誇張,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把以征服中國為核心的“大陸政策”作為基本國策。對華移民政策作為一種蠶食性入侵方式,是日本軍國主義“大陸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其武裝入侵的深入和補充。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便開始有計劃地組織日本國民大批移居中國,這些移民構成一個紮入中國社會之中承擔侵華幫凶的特殊群體,對中國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產生諸多破壞性影響。

其實日本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移民侵略最早可追溯到對台灣移民,1895年日本侵占台灣及澎湖列島後,其軍政界認為,向台灣大規模移民是統治台灣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同化台灣人民,加強對台灣的占領和資源掠奪。

隨後日本政府便開始對灣島進行移民,數量一度達到幾十萬人,而且效果非常的不錯。

而後日本便以對台移民為侵略經驗,逐步向庫頁島、朝鮮、中國大陸等地推廣。

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日本為防禦俄國進攻,開始策劃向中國東北地區移民。隨後,日本設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和關東都督時,為長期占領東北,日本陸軍大將兒玉源太郎就竭力提倡向東北移民。

“滿鐵”第一任總裁後藤新平在其就職書中提出“經營滿洲”的四個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向中國東北移民,兒玉源太郎和後藤新平的移民主張深得日本一些政客的支持和擁護,。

以此為基礎,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在議會提出“20年向滿洲移住大和民族百萬人的計劃”。由此,日本開始在滿鐵“附屬地”和租借地內進行移民侵略活動。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占領東北,遭到當地百姓的強烈反抗,東北各地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戰成為其進行殖民統治的重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