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準備撤退(2 / 2)

日軍這樣的火力水平,即使麵對抗戰早期裝備最精良的中國軍隊,也是壓倒性優勢。

而更讓當時前線中國軍官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日軍縝密的情報工作。

理論上,日軍侵略中國,在情報準備方麵,中國軍隊應該有先天優勢。

但事實上淞滬會戰爆發前12年,即1925年時,日軍參謀本部就對上海至漢口的一線地形,進行了細致的偵察,標注出了所有的登陸地點。

而在慘烈的淞滬會戰戰場上,奉命馳援上海的74軍51師,才走到南京,行跡就被日軍掌握,立刻遭到日機轟炸。原本就實力不如人,而情報的滯後,也叫多少中國軍隊,在麵對日軍時,已經沒有了秘密。

周衛國之所以忌憚第五師團除了以上的原因為,更重要的是陳建中所部和王永波所部都是近半年來組建的新部隊,或許他們在武器裝備以及戰鬥意誌等方麵並不比一般的鬼子兵差多少。

但是比起第五師團這樣的超級精銳而言,還是要差上一個等級的。更重要的是,比起火力兵員等因素,八路軍和日軍隻見最大的差距莫過於協同作戰能力。

不僅僅是八路軍,國軍對上日本鬼子也一樣,在協同作戰方麵國軍存在絕對的短板。

對此,抗日名將陳誠曾無奈的形容,我們的部隊是一師一師的單獨作戰,不知協同作戰,不知發揮大軍的全部力量,結果幾百個師等於一個師。

這句話,的確是對多少中國軍隊各自為戰,傷亡慘重的寫照。

反觀日軍在“協同作戰”方麵,卻是爐火純青,尤其是其強大的甲種師團,在這方麵更是堪稱教科書式的存在。

比如淞滬戰場上,日軍發起進攻前,都是先放出觀測氣球,鎖定中國軍隊方位後,再進行火力打擊,然後以戰車掩護步兵衝鋒。

死戰不退的中國軍隊,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傷亡,許多部隊甚至還沒有看到敵人,就倒在了敵人這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打擊下。

在淞滬戰場上,中國軍隊每小時的死亡動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曆史上,鮮有前例。

可以說,正是這種戰術水平的落後,讓當時的中國軍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比起當時中國軍隊正麵戰場上“幾百個師等於一個師”的情況,日本的甲種師團,哪怕是不同師團的部隊,相互間也能打出密切配合。

比如台兒莊戰役的尾聲階段,日本第10師團的瀨穀支隊與第5師團的阪本支隊,麵對中國軍隊的重兵打擊,卻仍然能相互配合,最終突出重圍撤退到棗莊地區。

而且即使在戰場態勢被動的情況下,這兩支日軍,依然還能在雙山潭山等地發起反撲,遲滯中國軍隊的攻勢。

麵對已經傷亡慘重,倉皇撤退的日本“甲種師團”部隊,中國軍隊依然打得艱難。

現在日軍反攻青島的意誌很堅定,也很迫切,因此可以想象到雙方一旦交火,那必然是一場生死血戰。

以第五師團的戰鬥力,即便對方此時並不滿員,但是依舊可以給城裏的八路軍守軍造成巨大的傷亡。

正因為如此,周衛國並不希望陳建中所部和王永波所部與日軍在青島死磕。

但是他們此時攻占青島僅僅兩天的時間,根本就沒時間搶運物資,所以需要部隊在外圍爭取一些時間,無奈之下周衛國隻能命令膠東軍分區派幾個團到西北方向阻擊日軍回援青島,其餘的部隊則是抓緊時間搶運物資,為撤退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