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發布會(下)(1 / 2)

葉從風拋出巨大誘餌,果然一下子就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山西商人出了漢奸,朝廷對山西商界的清洗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山西商場幾乎蕭瑟一空這事自然他們這些人也是一清二楚。

他們雖然清楚這件事情,但是無賴山西商場的風波還沒有過去,無論是誰在沒有朝廷聲明的情況下都不敢輕易涉足山西商場,唯恐被按商一個漢奸的名頭。但是現在就不同了,葉從風公開將山西的這塊大蛋糕拿出來,說皇帝哪兒開了口子了。山西方麵可不比七星城,那是實打實的一片大蛋糕,原有山西商界的空缺足以將在場的這些富商們在養肥一圈,這也無怪這些人都眼紅了。

一時間場下群情激動,發布會進入佳境。而這時在旁邊的方從哲聽了這消息是十分驚訝的看著葉從風,一會他又轉身向著身後的市政府大樓高層上望去!

方從哲在一次低估的李建城的能耐,或者說是朝廷在一次低估了皇帝的能耐。方從哲完全不敢相信李建城居然計算了這麼遠,從一月份拿出安置流民的計劃,二月份孫承宗上任遼東,三月份開始農商銀行和開墾計劃到了三月低就爆發了山西漢奸案,最後到如今的七星城計劃簡直就是一環扣一環。

七星城計劃得到朝廷的妥協正是因為朝廷並不看好李建城的預期,李建城在七星城計劃中說明了要進行招商引資來幫助農民致富,最後讓農民償還農貸的事情。按朝廷估計讓商人拿錢出來先富裕百姓,他們在賺錢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農業銀行的政策不能支持五年,那這三百萬流民還是會流走一半。但要支持農業銀行的五年政策又需要海量金銀的投入,那要收回貸款無異於天方夜譚。而讓商人們先出錢讓農民致富在賺他們的錢,商人做這種事情那還叫唯利是圖的商人嗎?按照正常途徑商人們頂多是意思意思,然後還是得靠朝廷政策上的施為商人們不會在拿出一分錢。

沒有錢朝廷如何推行政策?七星城可是七座城市,這對明朝廷來說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投資。李建城計劃讓商人出錢養城根本不可能,所以朝廷才放棄七星城計劃將其轉手李建城去做。

而李建城這手棋玩得大大出乎了朝廷的預期,以商西被清洗的商場,轉瞬間在他李建城手裏就變廢為寶,直接就有人給三百萬農民的未來買了保障單。山西出了那麼檔子事,整個市場都一片蕭條。當然這種情況不能永遠持續下去,朝廷有理由派出良商去接管。這點被李建城利用,現在何人想要入股山西這份大蛋糕,就得先在七星城這裏買一張門票。

對比起山西的大蛋糕,這些商人給一片百姓投資一個五年的保障糧食收購以及種子優惠的投入就不算什麼了。對商人們不算什麼但對七星城意義可就大了,有五年的優惠或者免費的種子,又農業銀行的扶持計劃,這五年就能讓那三百萬百姓落葉生根,七星城也就能完全步入正規,李建城要收回農貸的計劃就完成了一半。

早知道七星城計劃這麼簡單還有這麼大好處,朝廷打死也是不會放棄的。可惜沒有後悔藥,朝廷根本沒有想到利用山西商場來進行募資的事情,也就是說這是認知轉換上的重大失誤。

方從哲現在也開始覺得自己的腦子僵化了,什麼狗屁仁義道德四書五經,學了這麼多其實讀書人就隻知道怎麼花錢了,帶領著朝廷也就知道怎麼花錢了。他方從哲要是能想到利用山西商場的空子來保障三百萬人五年的未來這種事情他是拖了一身毛也要幹的啊!但是朝廷上很少有人懂價值轉換的意義,他們隻會花錢。方從哲懊惱,明朝官員高層也都集體懊惱。

但是此事的情況讓方從哲想得更多的是,如果沒有山西這檔子事,皇帝還能出這個七星城計劃嗎?如果能皇帝還有什麼注意?如果不能,那一開始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流民安置民計劃?

現在無論如何七星城將成為特區的事情已經是事實了,朝廷已經沒有了反悔的餘地。

發布會下麵氣氛熱烈,葉從風也在上麵開口道:“首先在各位遞交進標的章程前,在下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任何入住七星城的商家必須首先在七星城商業局注冊出一份獨立的商業公司商標,在以此商標公司注冊資金和業務加盟七星商會聯盟,完成如此手續才能在七星城主城擁有商鋪。”

葉從風的這個說明讓下麵的商人們不知所措,大家基本不明白他的新詞彙,京城當地一個商界泰鬥,叫七爺的就問葉從風道:“商業局是什麼?”

這為七爺身份不簡單,京城做生意的都要賣他麵子,葉從風也是非常認真的回答道:“商業局是七星城特區內朝廷設立的商業監察機構,是對商業商標的注冊對商業行當合法監督的合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