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的精力都在議婚一事上,萬事都要過了這關再說。而且若要在荀府君和李嚴二人中選一個的話,那我自然也挑荀府君。因此李嚴那裏暫且觀望就好,就算要給他和劉琮的關係上爛藥,我們也要等自己的安全確定了再說嘛。”諸葛均話鋒一轉,卻露出了自己心裏那點小壞水。
呂蒙聽得恍然大悟:“哦,三公子教訓得極是。離間敵人這種事情的確要在安全之後做才是上佳。或許這就是前些時日蒙在兵書上讀到的‘先為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嗯,的確應該如此。”
諸葛均:“……啊,就是如此了。子明你真是舉一反三。”他看著呂蒙興致勃勃的目光,忽然有點擔心:這前世曆史上的名將日後該不會被自己給帶成一肚子壞水的貨色吧?算了,滿肚子的壞水總比不知天高地厚來得好。
進入荊州後的幾天,諸葛均都留在府裏招待客人,暗地裏處理事務。黃承彥、劉琮等人來過幾次,他們如今是越來越喜歡諸葛均做的菜品,尤其是黃承彥,他幾乎恨不得早、中、晚三餐都在館舍裏用過再回家。於是左慈打趣道:“我說黃兄啊,你索性把家暫且搬到這邊來,可不就省了你來回的功夫?”
這本來是句玩笑話,誰知黃承彥竟然認真地思索了半天,最後一臉糾結地搖了搖頭。在場眾人都為之絕倒。
劉琮要好一點,他隻是開始不著痕跡地表露希望諸葛均能把一些菜肴傳授給自己手下的廚子們。諸葛均倒也沒有拒絕:他還指望把某些奢華的菜肴給推出去,造成一種世家大族間新的流行,方便自己從中取利呢。不過事情要是太順利,反而顯得沒價值。因此諸葛均在劉琮麵前顯得很猶豫,先把事情給吊著,卻不急於答應。
而在荊州城內,諸葛均做的冰糖葫蘆也在大姓子弟間傳了開來,成為一種搶手的稀罕事物。劉琮和黃承彥每次登門都要帶上不少走,需求量越來越大。諸葛均不得不告訴他們:自己手上的糖有限,無限製供應那是不成的。需要的話,最好能自備白糖、冰糖。結果需求量沒有減下去,送上門的糖倒是多了起來,也算是間接促進了豫章的製糖業銷售。
按照眼前的情況來看,其實當初來荊州開菜館酒店之類的說不定也是大有可為的嘛……諸葛均有時候會這麼想。不過他也知道如今是因為自己和劉琮身份都是權勢人家子弟,那才能得到各種菜蔬和調味料用來下廚。若真是無權無勢,能吃飽飯就不錯了,你還想要搞廚藝?在這拚家世拚權勢的漢末,走平民路線那是沒前途的,官商勾結,地主商人勾結那才是王道。
和必須結交權貴、安排退路的諸葛均不同,諸葛亮這段時間幾乎都在外麵活動。他走動得最多的地方是劉表所興辦的學校,比如南門外的學堂,也就是後世叫做“學業堂”的所在。那裏的教學環境在整個漢末都能派上前幾位。當時荊州大儒有綦毋闓、宋忠等人,書法家有梁鵠,音樂家有杜夔、孟曜,師資力量可說盛極一時;而最近潁川名士司馬徽避難而來,偶爾也會在此講學。
諸葛亮潛心請教學問,又和學堂的學生交好,雖然隻是寥寥數日,卻已經頗受好評。諸葛均又派人不著痕跡地送些風雅的禮物給各位名士,平日裏也讓諸葛亮分一些小禮物給學生,為他打好人際關係。因此非但學院的老師們對他評價不錯,而且學生中也有不少人和他成了好朋友。
在這些人中,徐庶、向朗、石韜、孟建三人與諸葛亮最是友善。一看排頭那熟悉的名字,諸葛均心頭那個激動啊:要是三國遊戲徐庶可是智力80,甚至可以達到90的人才。就算不是遊戲,他和向朗的人那起碼也都是一方郡守的人才。換句話說,擱現代那也是市長、省長級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