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廠長震驚地看著餘思雅:“餘總,咱們要打廣告嗎?這得花不少錢吧?”
餘思雅微笑著點頭:“對,不打廣告,誰知道咱們有好東西。我這次出門就是為了辦這個事。咱們集團準備在C省相鄰的五個省台打廣告,重點宣傳清河鴨食品、豬肉火腿腸!以後省城和宜市將會是我們的批發部,所以你這邊的批發部非常重要,必須得及早建立起來,人員也要靠你去招聘,還是那句話,不管是不是關係戶,一定要能幹,踏踏實實工作的。”
其實餘思雅還想過去央視打廣告的。但考慮到有線電視還沒普及,很多電視台也收不到央視,加上C省距京城挺遠的,產品也還沒輻射到京津地區,所以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是先在附近幾個省把名氣打出來。都是相鄰的省份,距離不是很遠,運輸管理都要方便很多。而且地方台打廣告也要便宜很多。
王廠長意識到了事情的重要性,當即答應下來。
第二天就出去找地方。
餘思雅的要求很簡單,主要就一個,交通便捷。
因為宜市並沒有清河鴨食品、豬肉火腿腸和服裝分廠,這些貨都要從省城那邊運送過來,走鐵路無疑是最便宜最安全的。而且外地客商過來批發貨物,大多也會走鐵路,回去的時候,帶著貨坐火車也比較方便。
綜合考量,批發部建在火車站附近最合適。
宜市分廠的飼料也經常走鐵路,運輸到鐵路沿線的城市,以減少運輸成本。所以王廠長對這一塊兒也比較熟,一天時間就找到了合適的房子,一個已經關門了的瓷器廠,地方大,而且門口的馬路也寬闊,非常方便。
餘思雅也一眼就相中了。
“就這地方吧,能買下來就買下來,不能就長租。然後將廠子整理一下,比較好的建築保留下來,後麵的全部推倒了重建,就建倉庫。”餘思雅看完之後就定下來了。
敲定了地址,餘下的工作交給王廠長就行了,他畢竟在這地方呆了一年。
餘思雅則帶著張劍英和劉愛華去找電視台談廣告的事。
目前廣告還屬於新鮮事物,因為打廣告的產品不多,很多電視台的廣告時間都還空著。
所以談判也非常順利,唯一有爭議的就是價格問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以半年五萬塊的廣告費敲定了廣告,時間則定在了晚上八點的黃金時段。
廣告內容直接采用了在C省電視台播發的廣告內容,隻是將裏麵的招商地址和電話換成了宜市批發部的。
在宜市呆了五天後,餘思雅又帶著張劍英和劉愛華繼續去下一個省。
直到12月8號,他們才結束了出差,回到省城。
回來第一件事,餘思雅就是打電話給林紅旗詢問田主任的緊張。
電話那頭,林紅旗興奮地說:“餘總,田主任他們已經將機器複原了,而且又把機器拆了,裏麵的零部件已經安排廠子生產了。田主任說,就剩最後一個技術難題了,隻要攻克了這點,機器就能量產了。”
總算是見到了曙光。
餘思雅也非常高興:“很好啊,林廠長,你剩下的三台機器保住了,開心吧。”
林紅旗被她逗樂了:“開心,餘總你就別拿我開玩笑了,我可真怕又要拆機器。”
餘思雅笑著說:“好,不開玩笑了。走了二十多天,一堆事等著我處理,有空再說吧,掛了。”
掛斷電話後,餘思雅格外興奮,一掃長時間出差的疲憊,坐下來開始批示文件,並吩咐張劍英:“將三個門市部上個月的銷售額統計一下,尤其是零售批發那一塊,整理好報告給我。”
張劍英趕緊出去忙活。
等到快下班的時候,總算將資料都整理齊了。她拿過來向餘思雅彙報:“餘總,11月的銷量比12月增長了約32%,其中火腿腸和服裝這塊增加得最快,分別為38%和43%。服裝這塊,主要是冬季新款羽絨服上市了,售價比較高,所以銷售額增長得很快。另外零售批發這塊的增長更為顯著。11月較之10月,增長了65%,12月的第一周,比11月同期增長了54%,是增速最快的一塊。”
“挺好,不枉費我們花了這麼多錢打廣告!”餘思雅欣慰地說。
目前小批發這塊已經初見成效了,到明年,隨著個體經濟的蓬勃發展,增速會更加亮眼。
接下來一段時間,餘思雅都一直呆在省大門市部和學校,兩個地方跑,處理出差留下的工作和被耽誤的學業。
轉眼間就到了元旦節。
餘思雅也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她買了一些禮品,帶著去探望田老太太。
巧的是,田主任也在家。
“餘總,你來了,請坐。”田主任看到餘思雅,連忙站了起來,又叫自己的媽和媳婦,“媽,阿蘭,餘總來了。”
餘思雅笑著擺手:“今天不上班,咱們不談工作,還是像以前那樣叫我小餘就行了。”
田老太太出來,握住餘思雅的手說:“小餘好久沒來了。你人來就行了,破費幹嘛,買這麼多東西,多費錢。”
餘思雅笑著說:“沒花幾塊錢,田奶奶你就別跟我客氣了。”
田老太太拉著她的手:“今天得在咱們家吃飯,我給你做好吃的。”
“好,我就想你做的紅燒肉呢,國營飯店都沒你做得好吃!”餘思雅笑眯眯地說。
一句話哄得田老太太高興極了:“那你一會兒多吃點。你們聊,我去做飯了。”
孟蘭主動去幫忙,都被老太太趕了出來:“小餘來了,你們出去陪陪她。”
孟蘭搖頭出來,輕聲對餘思雅說:“老太太喜歡你,有空多來坐客。”
餘思雅笑著點頭:“好,有空我就來。”
“給你嚐嚐新鮮的東西。”孟蘭笑著進了屋,一會兒拿了個袋子出來,打開展示給餘思雅,“餘總,你看看,熟不熟悉?”
餘思雅看著袋子裏的火腿腸,驚訝地揚眉:“這也是火腿腸,是日本的吧?你們從哪兒來的?”
孟蘭指了指田主任:“他在日本那邊認識的朋友寄過來的,說是什麼新年禮物。餘總,你嚐嚐。”
餘思雅撕開包裝袋,咬了一口,這味道明顯跟他們的不一樣,她慢慢地咀嚼,咽下去後,抬頭問道:“田主任,這火腿腸不是豬肉做的吧?”
田主任笑著說:“對,這是鱈魚腸,他們是島國,漁業資源豐富,所以魚肉做的火腿腸很多。”
聽到這話,餘思雅若有所思,悶了一會兒問道:“田主任,那日本的豬肉多少錢一斤?”
提起這個,田主任就歎氣:“他們那邊豬肉比咱們貴多了,折算下來,要三十多塊錢一斤,也就說,咱們三張大團結都買不了他們一斤豬肉。”
孟蘭咋舌:“這麼貴?那誰還吃得起豬肉啊?”
丈夫回來後,就天天沉浸在機器的世界裏,都沒好好聊聊在日本的情況,她也是頭一回聽說這個,嚇得不輕。
田主任立即笑著搖頭說:“怎麼可能,人家是發達國家,哪會吃不起豬肉。這豬肉貴,工資也高啊,人家的國民人均月收入換成咱們國家的錢,差不多兩萬元,不然怎麼能家家戶戶小汽車。”
啪!
孟蘭手裏的火腿腸掉到了地上。她不可思議地看著丈夫:“一個月就兩萬?那一年不得24萬去了?咱們幹了幾十年工作,兩個人加起來還沒這麼多呢,你沒說錯?”
餘思雅聽了也極為震驚。她早就知道這時候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但沒想到光是收入差距這一塊就如此驚人。
“他們工資高,物價也高,工資是咱們的幾十上百倍,豬肉也是咱們的幾十倍啊。”餘思雅回過神來,笑道。
田主任點頭:“沒錯,物價跟工資是成正比的。他們掙得多,花得也多嘛。”
話是這樣說,但在座的三人都明白,物價並不能抹平收入的差距。尤其是在工業品方麵就可以看得出來,人家一個月的工資能買好幾台彩色電視機,而我們國內居民得兩三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一台電視機的錢。
這就是差距。
目前來看,這個差距像馬裏亞納海溝一樣不可逾越,估計連這個時代的國人都沒想到,我們有一天能追上去。
餘思雅笑了笑,打破了沉默:“田主任,既然他們國內的火腿腸這麼貴,那如果將咱們的火腿腸出口過去呢?”
外彙這麼難掙,但又不能缺。沒有外彙就沒法到國外購買先進的技術和機器,提升自己。
田主任和孟蘭聽到這個提議都呆住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驚歎地看著餘思雅:“餘總,你可真想得出來。人家發達國家什麼都有,怎麼會缺咱們這東西啊。”
孟蘭不看好餘思雅這個提議。
餘思雅卻不這麼認為。發達國家又不是人人有錢,總還是有窮人的。而且追求性價比是人的天性,誰不喜歡便宜耐用的東西?三四十年後,中國製造遍布全球,發達國家的小商品大多都是中國製造就說明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