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這套生產線一拆就拆了半個多月, 田主任帶著機械廠的骨幹整天蹲在這裏,從每一個零件開始拆, 邊拆邊做記錄, 未免出錯,田主任還拿了個相機,每拆一部分都會拍照片。

到11月初, 已經拍了好幾百張照片, 這時候機器總算拆完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掌握機器的核心技術。這還隻是開始,接下來一段時間, 田主任又帶著技術人員複原機器, 將拆散的零件一個個裝上去, 看裝回去還能不能用, 這才是考驗大家的開始。如果複原的機器不能用, 說明他們中間還有些環節沒搞清楚, 組裝都不行的話,那也更別指望生產這種機器。

裝比拆更難,速度也更慢。

到了11月中旬, 都還沒有什麼好消息。

林紅旗有點焦灼, 廠子裏總共就四套生產線, 給他們拆了一台, 極大地浪費了生產力, 這麼下去產能也要跟著降。

但她畢竟跟了餘思雅一段時間,了解餘思雅的脾氣, 沒敢去催田主任, 而是找到餘思雅說明了這個難題。

“餘總, 這樣咱們產能跟不上,而且各大養豬場和養豬合作社的豬肉源源不斷地送過來, 這樣下去,咱們的冷庫都要快滿了。下半年豬肉的供應量還一直在增加,我們跟對方簽了協議的,也不能不收。現在天氣冷還好一些,等天氣轉暖了,這麼多肉如果沒法加工成火腿腸,很容易變質腐爛的。”

這些可都是錢,要壞就隻能扔了,想想就讓人心疼。

餘思雅點頭:“我知道了,你去省機械廠那邊再采購一批老機器,將產能提上來,要是職工不夠,那就招。田主任那邊不要催,約束好職工,不要說什麼風言風語。機器是我讓拆的,就算最後裝不上去,那也是我的責任。你做好心理準備,如果一台不行,那就讓田主任再拆一台!”

“餘總!”林紅旗震驚地看著餘思雅,滿臉的不讚同,“進口的機器多貴啊,咱們廠子裏也隻有四套!”

餘思雅冷靜地看著她:“我知道,機器沒有了再買就是,總不能半途而廢。機器的事情你不用擔心,實在不行,咱們再去日本買幾台。行了,暫時就這麼安排吧,你先去機械廠那邊,早點將產能提上去!”

林紅旗哪怕有些不讚同,但看她這副不願多談的模樣,也隻好暫時打消了勸說的念頭,歎氣走了。

她走後,餘思雅揉了揉額頭,叫來張劍英:“通知一下,讓葉梅和幾個店長下午過來開會。”

到了下午,幾人都來了。

餘思雅直接給他們安排了任務:“每個門市部的側門做一個批發部,五百件起批,價格都市場售價的八折!以後門市部不光要擔負著銷售展示的職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搞小量批發!如果遇到訂單量比較大的客戶,通知我或者葉梅,從廠子裏拿貨!”

其實隨著電視廣告的熱播,最近這段時間,已經有不少小攤販到店裏打聽批發的事了。

餘思雅看到了商機,也很清楚,這才是後世小商品銷售的主流模式,所以才打廣告就開始布局,希望能盡早將貨鋪到全省的每一個角落。

接下來大家又商量了一下人員安排等等,三個門市部都準備再招一些員工,安排專人負責批發這件事。

餘思雅還給他們安排了任務:“除了清河鴨食品和豬肉火腿腸,一些廉價服裝和豬飼料也要盡力推銷,尤其是廉價服裝。至於豬飼料,購買的人應該不多,重點做個普及,提一提讓大家知道有這個東西就行了。葉梅,負責批發的人員到崗之後,你安排一個培訓,讓大家熟悉熟悉主要的產品!”

“好的,餘總。”葉梅連忙說道。

等人走後,餘思雅對張劍英說:“你回家安排一下,從後天開始,你跟我去出差,先去宜市,再去附近的幾個省城,爭取在11月能夠將相鄰的五個省走一遍!”

一下子出差這麼久,張劍英懵了一下,問餘思雅:“餘總,就我們倆嗎?中途不回來嗎?”

餘思雅想了想說:“再安排一個年輕的男同誌同行。為了節省時間,不回來了。”

這一趟出去是為了給清河鴨開疆擴土,也是清河鴨大步擴張的第一程。

至於為什麼要帶個男同誌,主要是現在治安環境已經開始惡化了,她們兩個女同誌不是很安全,多帶個男同誌方便一些。

回家安排好後,餘思雅就跟張劍英和銷售部的一名男同誌劉愛華一起出發了。

第一站去的是宜市。

出發前,餘思雅讓張劍英通知了清河飼料宜市分廠。

所以他們到火車站的時候,王廠長已經帶了個同誌在站台上接他們。

“餘總,好久不見!”

餘思雅上前跟他握了握手:“王書……王廠長,好久不見了!”

王廠長笑著說:“餘總,這邊請,先去廠子裏吃個飯,轉一轉吧。”

餘思雅這趟過來,也有考察宜市分廠的意思。王廠長此舉正合她意,便點頭答應了。

一行人去了工廠,先將行李放在了廠子裏給他們安排的宿舍,然後吃飯。

吃過飯,餘思雅在王廠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清河飼料宜市分廠。

廠區規模很大,比清河鴨飼料廠更寬敞整潔,各個區域劃分明確,工人們的精神麵貌也不錯。

餘思雅轉了一圈之後,讚許地說:“王廠長辛苦了,分廠很不錯。”

王廠長笑嗬嗬地說:“餘總過獎了,再去辦公室坐坐,看會兒咱們今年的成績吧?”

“好啊。”餘思雅欣然同意。

到了辦公室,王廠長讓人抱了一堆資料過來,放到餘思雅麵前:“餘總,這是廠子今年正式開工後的賬目,你請過目。我簡單地跟你說一下大致情況。”

餘思雅點頭:“好。”

王廠長介紹起來:“目前,我們的飼料已經進駐全省73家養豬場,日生產飼料由最初的15噸發展到現在的70噸左右。此外,我們也在跟全省的供銷社談判,以期將飼料賣到……”

飼料廠目前的業務很簡單,主要銷售客戶就是各大養豬場,餘思雅很快就翻完了,也聽王廠長介紹了大致的情況。

她合上賬目說:“王廠長,供銷社那邊不好談,這件事暫時擱下。”

王廠長不解地看著她:“餘總,這是……為什麼?”

餘思雅冷靜地跟他分析:“現在很多農民還用不起飼料,舍不得花錢買飼料喂豬。供銷社的售貨員也不會大力推銷,給農民科普我們的飼料效果,打通這個渠道也沒太大的用。”

兩個省的情況不同,C省那邊,餘思雅要拿下供銷社,最重要的也是為了服裝和清河鴨食品的銷售問題。飼料隻是順帶的而已。

而且清河鴨在C省知名度高,群眾基礎好,大家更容易接受,所以飼料還有一定的銷路。可換到宜市這邊,就沒這個優勢了。至於打廣告,這個效果也不好,農村有電視的人家少得可憐,報紙也就公社才有,短期內,目前的廣告市場對農村的影響力非常弱。

王廠長把餘思雅的解釋聽了進去,有些發愁:“那咱們廠子豈不是沒法擴張了?”

兄弟單位搞得紅紅火火,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可他們廠子卻隻能保持現有的規模。不進步,就意味著退步,會被其他分廠給甩在最後麵。

餘思雅笑了:“怎麼會?我這次來就是跟王廠長你討論飼料分廠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清河飼料廠已經打通了省內的渠道,下一步就是往省外發展,宜市分廠的下一步目標也是這個,往周邊擴散,去往更大的市場。”

餘思雅將這次走訪臨近幾個省的計劃書拿出來給王廠長,然後講了一下她的思路。兩個廠子各自往東西兩個方向擴張,爭取拿下附近幾個省的國營養豬場。

王廠長看完了計劃書後激動地說:“餘總這辦法可行靠譜!不過餘總,清河飼料總廠那邊引進了先進的機器,生產效率比咱們這邊高多了,我們這邊什麼時候也能引進些先進的機器啊?聽說他們日產飼料一百多噸了,咱們落後太多了。”

“機器太貴了,維護保養成本也不低。要想兩個廠子都換上這種機器,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該機器國產化。王廠長,你不要著急,省機械廠的田主任帶領團隊在攻克這個技術難關,等他們廠子生產出來後,咱們兩個飼料廠都換上新機器,不然這麼遠,田主任也沒法對機器進行維護和保養。”餘思雅笑著安撫他。

王廠長有點失望,但也表示理解,畢竟清河鴨的大本營在C省,肯定要先緊著本部。

“好,那咱們就等餘總你的好消息了。”

餘思雅笑著點頭:“不著急,這次我過來,還有一件事要跟王廠長談。目前我們清河鴨食品、豬肉火腿腸和衣服在咱們省的銷量都不錯。而且目前市麵上出現了許多小販個體戶,所以我有個想法,在宜市籌建一個清河鴨食品、豬肉火腿腸和低價服裝批發處!這項工作,交給王廠長你來管理,可以嗎?”

能夠有新的業務,王廠長當然願意,忙高興地說:“好,餘總,交給我你就放心吧!”

“那你這兩天就把選址定下來,這樣回頭我們打廣告的時候好留地址,方便外地的個體戶來進貨。”餘思雅又給了王廠長一個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