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為這位新晉升的將軍來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吧。”羅茲德文斯基看了看馬卡諾夫,對方並沒有反對的意思,於是他清清嗓子繼續說道。“我曾經仔細研究過埃森將軍的作戰報告和各艘戰艦的航海日誌,我想,埃森將軍也一定看過。其中具體的數據我就不羅列了,我隻是想說出我自己的幾項研究結果。”
羅茲德文斯基並不像曆史上所說的那樣碌碌無為,單純憑借他可以將一支新式戰艦和舊式戰艦混雜(最新的戰艦是剛下水沒多久的鷹級戰列艦,而比較古舊的有1885年就服役的8000噸巡洋艦阿西莫諾夫號),士氣低落和後勤保障堪稱悲劇的艦隊從遙遠的波羅的海帶往遠東,就可以正麵這個人在組織能力和對海軍的把握上絕對是個好手,也許臨機應變不足,但是做個分析還是沒有問題的。而這是剛剛升任少將的埃森根本無法比擬的。
“所謂的裝甲巡洋艦憑借高航速優勢就可以甩開對方的理論,不過是兩種人杜撰出來的而已,一種人是那種隻知道看數據而不考慮實戰的人,而另一種人則是明知道不可能,卻抱著一些特殊目的而鼓吹的人。”說著,羅茲德文斯基看了一眼埃森少將,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埃森就是他所說的第二種人!
“裝甲巡洋艦確實擁有超過戰列艦隊的航速,想憑借高出2到4節的航速脫離追擊也是可能的,但是從全局來看,在長時間的海上交戰中這種想依靠航速來獲得生存幾率的想法並不可取。長時間的海上交戰和航向會導致戰艦機械性能嚴重下降,力量中試航的航速根本跑不出來,此外隻要交戰就會產生損傷,即使非重點防護部分被擊毀,依然會造成進水和減速,綜合來看,依靠速度逃跑一次可以,但是想一直通過高航速避開對方的打擊是行不通的。而且現在的動力組高航速下消耗燃料過快,燃料不足了,遊擊戰自然也無法進行下去。”羅茲德文斯基平靜的說道。
“而第二點,我想馬卡諾夫將軍比我更清楚,那就是,所謂的遊擊戰,不過是馬卡諾夫將軍在萬般無奈之下的選擇,也許馬卡諾夫將軍在下達這個命令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結果,但是因為各方麵的原因,可能是政治原因,可能是心中抱有一絲僥幸,馬卡諾夫將軍還是同意了巡洋艦隊出擊。”羅茲德文斯基看著錯愕的埃森笑著說道。
“在日本的那場海戰已經打斷了遠東艦隊的脊梁。馬卡諾夫將軍苦心籌劃的決戰策略失敗了,在華夏海軍3艘寧海級戰列艦的打擊下,馬卡諾夫將軍率領的本隊損失慘重,雖然有足夠多的魚雷艇可供消耗,但是在決戰中,遠東艦隊還是失敗了。失去了最後決戰的能力,也許馬卡諾夫將軍覺得給對方造成一些麻煩比在軍港中碌碌無為要好上不少,所以才有了埃森將軍的出擊行動,但是在明眼人看來,決戰的失敗已經決定了結局。後麵即使打的再精彩也於事無補,馬卡諾夫將軍,是這樣嗎?”羅茲德文斯基看著一臉凝重的馬卡諾夫說道。
“是這樣的,如果在主力艦隊決戰中無法獲勝的話,單純依靠破交作戰隻不過讓對方損失更大一些,輸的好看一些,僅此而已。在八戶海戰結束後,遠東艦隊確實已經失去了勝利的機會,但是海軍的目的絕對不僅僅是待在港口中作為一支存在艦隊,他需要出戰,即使於事無補,也遠遠強於作為存在艦隊。”馬卡諾夫平靜的說道。平靜的好像在陳述一件事實一般。
“好了,現在我們就可以判斷一下遠東艦隊失敗的原因了,主力艦隊戰鬥力過低,造成了麵對華夏海軍3艘寧海級戰列艦時的束手無策,已經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而快速艦隊又無法像紙麵上說的那樣依靠高速躲避對方的攻擊,這就導致了遠東艦隊的全盤失敗,所以,海戰的關鍵在於決戰能否取勝,帝國海軍無論是通過8艘新式戰列艦的建造計劃,還是和荷蘭人聯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給海軍創造盡可能好的機會,進而在決戰中一舉摧毀對手。而不是讓埃森將軍指揮手下的巡洋艦去和對方捉迷藏。”羅茲德文斯基毫不客氣的說道。
“所以,我們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海軍部可以增加主力艦的預算,但是在快速戰艦方麵我們需要慎重。至少不能學習華夏海軍那樣,一開工就造4條無畏艦。”羅茲德文斯基頓了頓接著說道。“如果沒有什麼異議的話,我想我們可以散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