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們服裝店的主要顧客群體是年輕人。這些人沒有什麼穿衣吃飯的壓力,當他們買到稱心如意的衣服的時候,如果能痛痛快快的分享給他的同事、朋友、家人,那我們是不是有多了一大批顧客?”
張子明這裏講的複購,其實就是以點帶麵的引流。
“老板,你這樣說,我們就明白了,就是讓顧客介紹他們的朋友同事們也來購買唄?”
季敏口齒伶俐,恍然大悟的樣子。
張子明立馬問了下一個問題:
“嗯,是的,季敏,既然你聽明白了,那我問你,顧客憑什麼會介紹給他的朋友同事們?”
季敏不假思索的說道:“因為我們的衣服質量好,樣式潮流啊。”
“僅僅因為這個,就會給你介紹顧客?想什麼呢?”
這個答案不是最佳,張子明又繼續道:
“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僅僅這個原因是不夠的,或者說不夠刺激他們去分享。”
“那怎麼刺激呢?”
楊小江作為店長人選,提問也非常積極。
從業務上講,楊小江並不是最佳,但是值得信賴。
“問的好,如何才能讓顧客積極的為我們做宣傳呢?”
“首先,我們得讓顧客得到好處才行,利益為先.....”
張子明又把以前朋友講過的理論講了一遍。
放在後世,效果不一定明顯,畢竟競爭太激烈。
可是,放在這80年代初,那絕對是大殺四方。
簡單來說,張子明利用消費積分的形式,既要抓住當前顧客,又要抓住顧客的朋友同事們。
轉介紹朋友同事過來的顧客一律給實惠。
並且,如果有同時購買三件衣服及以上的,可以享受九折價格。
“老板,那我們豈不是要一直登記顧客的信息?顧客不願意怎麼辦?”
季敏的疑慮是正確的,沒有人願意在購物之後還留信息。
“不願意的就算了,願意享受我們優惠的,主動介紹朋友同事的,不用你說,她也會主動留下信息,要不然怎麼給她優惠呢?”
“我們並不是要所有的顧客,都能做到為我們轉介紹,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張子明並非絕對之人,對於顧客群體,能有一半顧客可以轉介紹,就能讓服裝店忙的轉圈圈。
而市區的消費半徑也有限,隻有一家服裝店是不行的。
按照規劃,市區內開個五六家絕對沒問題。
任重道遠啊。
第一家服裝店還沒有開業呢,就想著連鎖了。
“我們的服裝、服務、理念,跟百貨公司和供銷社,完全不一樣,顧客來了我們這裏,感受到的是親切與熱情,下午的時候,你們五個人輪流扮演顧客和營業員,我們演練一下。”
實踐出真知,角色演練有利於對崗位的理解。
“演練一下?跟演樣板戲一樣?”
聽到要扮演角色,幾個年輕人來了勁頭。
“對,輪流扮演顧客和營業員,看一下銷售過程中會有遇到什麼問題。這個對你們來說,不難吧?”
“不難,不難,我先演顧客。”
張亮對於扮演角色挺有興趣,以前在村裏的時候,經常跟著看戲。
其他人對於角色扮演也一致認可。
。您提供大神希一奧的重生80:從掙錢蓋磚瓦房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