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代天勞軍(1 / 2)

今天的奏章豐富多彩。

有反映冀州戰況僵持多日,盧植官軍出師良久毫無建樹的;還有彈劾皇甫嵩、朱儁坐擁大軍無視黃巾賊寇橫行鄉野的;也有批評天子輕車出行不顧禮儀的;更有彙報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的壞消息。

這一切軍國大事中間,皇子協要請中常侍吃酒的小事情,就像一滴水珠兒夾雜在大雨中一般,沒有任何人注意到。

吃酒的地點,安排在趙忠府上,到了傍晚時分,幾位夠得著麵子又不需隨侍皇帝身邊的中常侍,全到來了。張讓、畢嵐等幾位威風赫赫的大宦官,平日裏趾高氣昂的樣子全然不見,而是非常和藹可親的坐在下首,屁股半坐,準備聆聽皇子的訓示。

劉協先是支吾了半晌,才非常不好意思地給大夥兒坦白,說是自己聽說有個叫蔡邕的人,生個女兒長得極為清麗,年齡也不大,所以想召蔡邕回京來,借機會看看這位小女孩兒,判斷一下,到底姿色是不是傳說中的那樣漂亮。但是,又聽說這個蔡邕腦子很秀逗,得罪了不少宮中人,因此想打聽一下,看有沒有機會緩和一下矛盾,放他一馬。——當然,自己純屬好奇,絕無好色之心,請各位千萬理解。

幾位老宦官相視一眼,臉上那表情,要多奇怪有多奇怪,眼睛裏卻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神色中除了“原來如此”的感覺之外,也不乏對皇子早熟的無限欽佩。

張讓更是感慨無比,心說,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啊!老爹在西苑,弄一大堆穿開襠褲的宮人女子,隨時歡樂,極盡人間之樂事;兒子才三四歲,竟然也懂得借機溝女,還一本正經的說是“僅是好奇”,高,實在是高啊。

一群老宦官齊聲道:“皇子仁德,關心外徙臣子,是大漢之福啊。”

趙忠更分析道:“昔日,蔡邕得罪的是王甫、曹節、程璜等人,後來王甫在宋後被廢後失勢,已經被劉郃、陽球捕殺;而劉郃、陽球卻又被他們嶽父程璜聯合曹節殺之;現在大長秋曹節已經病死,程璜也老邁失勢,命在旦夕之間。所以,皇子完全不用顧慮他們。迎回忠貞臣子,正在此時啊!”

劉協大喜,說道:“汝等果然是最善解人意。但願能早日讓其回歸洛陽,使其學問更進一步,造福天下。”

諸宦官紛紛讚道,皇子溫文如玉,善如甘霖,能為皇子效勞,同有榮焉。

然後劉協自懷中取出盜自宮中酒窖的一罐葡萄酒,拔開木塞,要為幾個宦官斟酒。趙忠、張讓慌忙起身,口稱不敢,自己接過來為大家斟酒。

一罐酒分著喝,其實並不醉人,但是這一幫宦官心中都美滋滋地,竟然不約而同地在心裏覺得,皇子協真正是性情中人。

再聯想到皇子辯平素言行輕佻,舉止失措,毫無皇家威儀,頓時覺得,天子屬意皇子協為儲君,實為明智之舉。

數日後,有荊州士子傅明上奏章稱,昔議郎蔡邕,曠世逸才,心精辭綺,苑囿典文,流悅音伎。又雲:“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若拾遺鄉老,則聖賢雲集”等語,書奏請詔蔡邕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