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少小博學,師從太傅胡廣。好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後辟司徒橋玄府,再後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熹平四年,奉天子詔,蔡邕親自書寫碑文,世謂《熹平石經》,派工匠鐫刻後立於太學門外,數年刻石方成。
劉協聽到這裏,恍然大悟,難怪名字這麼熟悉,原來,自己在西安碑林那邊看到的,就是這位寫的啊,字寫的很不錯,可惜後世曆經戰火,殘破了。不過,那塊妖異的殘碑,竟然能夠帶自己來這裏的世界,看來,自己和這個蔡邕先生,還是有緣份的啊。
光和元年七月,這位蔡邕先生被詔入宮,皇帝詢問那段時間妖異事件頻繁發生,應該怎麼辦。大漢時代的人迷信,偏偏那段時間頻有雷霆疾風傷樹拔木(龍卷風)、地震、隕雹、蝗蟲之害,還隔三岔五有鮮卑人犯境,內部有人造反。這時候,偏偏幾乎所有的文化人,都認為這是天子德政不修造成的,是朝堂奸邪聚集造成的,所以但凡一有災異,就有三公大臣要引咎免職。
蔡邕自然也不例外,皇帝問他怎麼辦,他就引經據典一番,然後說是朝中奸邪造成的一係列災異。“臣伏思諸異,皆亡國之怪也。天於大漢,殷勤不已,故屢出祅變,以當譴責,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今災眚之發,不於它所,遠則門垣,近在寺署,其為監戒,可謂至切。”
他在奏章中列舉了一大堆奸邪小人,皇帝看完奏章,歎息不已。起來上廁所然後換衣服的時候,宦官曹節在案子邊看到了奏章,隨口對左右講了奏章內容,導致奏章泄露,裏麵涉及到的人物,全部得罪幹淨,“皆側目思報”。
過去,蔡邕與司徒劉郃素來互相不對眼,蔡邕的叔父衛尉蔡質又和將作大匠陽球有隙,這個陽球和劉郃,都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他們的怨氣,自然老丈人幫著出。程璜安排人暗暗奏報,說蔡邕、蔡質好多次以私事請托於劉郃,劉郃沒有聽,蔡邕心存報複,在奏章中反咬一口。
皇帝一聽,糊塗賬,於是詔下尚書台,召蔡邕責問到底咋回事?蔡邕一個勁喊冤,最後皇帝把他以及他叔父蔡質都下獄,由於辯解奏章上有“陛下不念忠臣直言,宜加掩蔽,誹謗卒至,便用疑怪。盡心之吏,豈得容哉”這樣的話,皇帝便以他“仇怨奉公,議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將他棄市。幸好中常侍呂強,幫忙說好話,說他是個老實人,學問不錯,才死罪免掉,改做流放五原安陽縣。
過了一段時間,皇帝見了他以前寫的東西,覺得他文采很好,流放可惜了,就赦他回來。五原太守王智給他送行,酒喝多了,王智借著酒興邀請蔡邕跳舞,蔡邕不肯,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平時素來驕橫,此時覺得被看不起了,非常沒有麵子,蔡邕不鳥他,拂袖而去。王智就向朝廷密報說,蔡邕怨恨被囚放,大肆謗訕朝廷。朝中很多內侍都不喜歡他,弄得蔡邕不敢回洛陽,徑自躲到吳會一帶去了。
桓典的口才很好,講起這些故事,如同親眼所見,說起宦官弄權咬牙切齒,說起忠臣被冤沉痛哀怨,把蔡邕形容的無限高大、偉岸、光明。
劉協滿口答應下來,想著明天請幾位宦官吃酒,皇子親自探探口風,看看這事情有幾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