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天下26(1 / 1)

二十六.善後

項羽死了,也該處理後事了,當然不是項羽的後事。

在打項羽的時候,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滅了項羽)走到了一起,現在這個目標實現了,接下來該怎麼辦?

劉邦也在思考著這個問題,項羽死了,但項羽的手下沒有死,他手下除了一些大將,還有幾十萬軍隊,這些還可以暫緩考慮,最重要的是,其他諸侯怎麼辦。

那些什麼臨江王雍王趙王膠東王什麼的還好端端的站著,當初也就是為了反對項羽才聯合起來,項羽一死,這個聯盟存在的意義也就沒了,難道要大家各回各家,劉邦繼續回四川做個漢王?明顯不可能,要是安於做個漢王的話,當初為什麼要起兵反項羽啊,當初自己本來就是漢王,現在又回去當漢王。如果劉邦的腦袋還沒有被馬踢了的話,他是不會這麼想的。

最可氣的還是韓信和彭越,本來就是自己人,有了兵馬有了地盤就不聽指揮了,這種人又怎麼辦?讓他交出兵權,韓信不會這麼老實,收了他的地盤,那隻會逼反韓信,到時候麻煩更大。

還有雖然殺了項羽,但項羽的地盤還沒有完全收回來,很多地方還和劉邦保持著敵對狀態,以魯國為代表的很多小國還在繼續抵抗者劉邦。

總之劉邦現在頭頂上就一個字:煩。

經過幾次開會商討以後,得出了結論:對於不服的就打,服的,就封賞。

公元前201年十二月下旬,劉邦進攻魯國。魯國一開始是楚懷王封給項羽的,後來項羽發家了以後就自立為西楚霸王,這裏也算是項羽的老家了,所以這地方抵抗最強烈,劉邦為了減小損失,直接提著項羽的頭,告訴魯國的人項羽死了。老大都死了還抵抗已經沒有意義了,很快,魯國就投降了。

魯國剛剛投降,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回了定陶。駐守在這裏的將軍,是韓信。韓信知道劉邦準備收了他的兵權,準備了幾十種方法來避免,但偏偏就沒想到劉邦會突然衝過來,搞得自己一點準備都沒有,劉邦不等韓信反映過來,立刻命令韓信的軍隊進攻臨江王。軍隊嘛,隻知道劉邦是最高領導,至於韓信的小心思大家才不管,所以就聽從了劉邦的指揮。就這樣,韓信的軍權就被劉邦收了,還順帶收拾了臨江王。

好了,不聽話的收拾幹淨了,接下來就是處理各個諸侯王。首先被處理的就是韓信和彭越。就在幾個月前韓信仗著手裏有兵,逼迫劉邦封他為齊王,彭越也以同樣的手段逼劉邦封自己為魏相國。雖然收了韓信的兵權,但也不能突然拉出去一刀砍了,不管怎麼說韓信也算是功臣,殺了他不好和同誌們交代,又不能繼續讓他當齊王,不然的話他一回去聯係一下自己的老部下,實力很快就能積攢起來,到時候就麻煩了。於是劉邦就以韓信本來就出生在楚國,熟悉楚國的風俗為借口,改封韓信為楚王,都城在下邳,韓信也沒辦法,隻能從命。

解決完了韓信,彭越就不是問題了。本來彭越就是聯合著韓信才有點威望,現在韓信趴下了,彭越也老老實實的交出了兵權。劉邦把他封為梁王,但是管轄的地盤不是梁國,劉邦以他原來是魏國的丞相,熟悉魏國的環境,讓他頂著梁王的頭銜管理魏國,這就是說,他雖然管轄著魏國,但不是魏國的最高長官,他雖然是梁王,但是又不管轄著梁國,說白了也就是個空架子,沒有實權,也就頂著個名號而已。原因嘛,和韓信一樣,防止他東山再起。

至於其他的諸侯,為了穩定民心,當時項羽封的是什麼王,現在也是什麼王,管轄的地盤在哪,現在也在那,如果已經死了,有兒子的就由兒子繼承,全家都死完的話,就由我劉邦替他管著。

在項羽死的時候,除了劉邦勢力最大以外,就是韓信和彭越了,現在收拾了韓信和彭越,其他那些諸侯王手裏也就幾千人馬,多點的有個一兩萬,跟本不是劉邦的對手。現在劉邦也不撤諸侯王的職,大家也無冤無仇,再說就算有仇也不敢報,大家紛紛表示願意接受劉邦的領導。

天下總算安定了。從陳勝吳廣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起義時,到現在公元前201,整整打了八年。從滅秦之戰到楚漢爭霸,戰亂不斷,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現在總算消停了。消停了,就該休整休整,準備解決下一個問題:誰來管理這個國家?怎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