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曉得梅堯臣自打一十六歲參與鄉試未被錄取後,便因家境貧寒無力再考。
隻好跟隨叔父梅詢至河南洛陽,以恩蔭補任太廟齋郎,後以德興縣令之職兼知建德、襄城兩縣。以他的學問與名望,也算是懷才不遇了。
然此等場合既不能就著他的話題往下深聊,又不能不搭言,遂思忖片刻,指著洛懷川道:
“哥哥可知他與這柳七是何關係?”
梅堯臣懵懵地搖搖頭:“確是不知,不過願聞其詳。”
“他呀,可是柳七的結拜義弟,柳七可是他的小姑父呢。”
“哦,這倒是未曾聽聞。不妨細說與哥哥聽。”
梅堯臣索性放下杯子,饒有興趣地追問起來。
司馬光探尋的目光望向洛懷川,那意思是問可否將這段佳話講訴出來。待得到他的首肯後,方才言道:
“兄長適才言說的釀酒大師洛孟津有一小妹喚做洛孟瑾,生得閉月羞花,可是東京城裏數一數二的美人。
張先一見,便被迷得不能自已。遂托呂相的二公子呂公弼從中作媒,成就了這段姻緣。
未想張三影婚後依舊風流成性,流連花叢,孟瑾小姐傷心之餘,便果斷與他和離了。
正好那時柳七陪伴其三哥柳三接進京應考,與狀元樓下遇到了我這位守拙哥哥。
哥哥掐指一算,料定他兄弟二人今番殿試必雙雙高中,便慫恿他再次應考。
無奈柳七早已心灰意冷,在守拙哥哥的一再鼓勵下,方以柳永之名參加考試,不想果然應驗。三人遂義結金蘭,這才有了‘柳霖醉’與‘三接狂’二味美酒。
後來,柳永奉官家之命進宮議樂,便與他和孟瑾小姐賜了婚。哥哥說,這算不算做一段奇緣佳話?”
“嗯,柳七與孟瑾小姐的確算是天作之合,想不到洛兄弟還有這等未下先知的本事。對了,君實賢弟這麼一說,倒令我想起一個人來。
景祐三年六月(1037年),希夷兄夫人李氏卒,我曾親往吊唁。說起今後的前程,他曾與我言說,一位高人為他占下過,言說三年之後,必將重新調往京城任職。
對占下之事,我向來持否定態度,便也未放在心上。他見我半信半疑,便道景佑元年(1034年),他在蘇州任職時,那位高人便與他占下過。
言說他會於次年因治水之功調任京城,權知開封府,未想果然應驗。
故他對再次回京之事依舊持堅定不移之憧憬態度。莫非他口裏的高人竟是這位守拙賢弟麼?”
“嗯,這次還真讓聖俞哥哥猜對了。他不但下到柳七前程,就連我何時高中,何時大婚,皆被他斷的分毫不差。
之前我也是半信半疑,後來我才曉得,懷川哥哥曾於夢中得陳摶老祖傳授異術,故而能言人之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