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月見此洞極為普通,遂問向懷婉道:
“婉妹妹,記得之前大伯在世時,有一次曾講過一個‘龍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
可惜當時我有心事,隻聞了個囫圇,你還記得那些個細節麼?”
懷婉抬手扶摸著洞口的石壁道:
“據說當年孔子的娘親顏徽因與其父年齡相差懸殊而被世人所不容。
遂來尼山乞子,大概因其至誠感動了上蒼,不久果然身懷六甲。
誰知孔子出生後,卻因相貌醜陋,而被其父叔梁紇(hé)狠心地扔到了此洞中。
其母悲痛欲絕,當即昏死過去。待神誌稍稍清醒,再來這裏尋找時,已是幾日之後了。
殊料其進到洞中一看,險些嚇得魂飛魄散。”
“莫不是那嬰兒被老虎或是蟒蛇什麼的吃掉了麼?”
懷月好奇地問道。
“我的傻堂姐,要是那嬰孩果真被老虎吃了,也便不會有今日之孔先聖了。
其母看到的是一隻斑斕猛虎呈匍匐狀守護在側,一隻蒼鷹振翅為其驅趕暑熱。
這便是‘龍生、虎養、鷹打扇’之說了,你說神不神奇?”
懷月聞言,不由得恍然大悟。始信何為蒼天有眼,萬物有靈了。
不過關於“坤靈”二字,也是有來源的。
據《闕裏誌尼山》載:“溪流而南,其上為坤靈洞。”坤,雌性之義,靈,精靈。
孔子出生後,其父叔梁紇嫌其貌醜陋,棄於山上,此地今名紅草坡。
傳說彼時正巧一隻母虎過此,將其銜入洞中乳養。故名“坤靈”。
元元貞元年(1295年)所修《中庸精舍記》中載:
“鄒縣縣令司居敬又為孔子像,刻於尼山。居之坤靈洞中。”並立《尼山孔子像記》石碑,立於洞前。
金人陳國瑞曾有詩雲:“雲開虎洞清溪繞,雨臥龍碑碧蘚封。”洞旁立碑名“夫子洞”。
說了坤靈洞的來源,咱接著往下講。正當姊妹二人轉身之際,卻發現早被幾名蒙麵之人圍在當中。
為首的那位女子身材高挑,麵上蒙著薄紗。冰冷的眼神中透著一股殺氣,凝視著二人半天方才言道:
“許久未見,二位妹妹風采依舊,看來這日子過得還蠻愜意嘛。”
“聞你之言,說得好像我們之前曾經見過似的。
既然如此,如何不敢以真麵目示人,反而鬼鬼祟祟地圍住我們姐妹。說,究竟有何居心?”
懷婉率先發問道。
不想那位女子不但不惱,反而拍著巴掌讚道:
“好一個潑辣的小娘子,本姑娘就喜歡你這潑辣性子。不過說起居心麼,倒還真有一個。
交出《孔家菜譜》,我放二位離開。否則,休怪我無情了。”
言罷,下意識握緊了手裏的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