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回 二番戰敗北鱸魚膾 三番戰…(2 / 2)

夾起一片入口,待品鑒之後,覺得左邊的肥嫩鮮美,少刺無腥。右邊的雖然同樣清白鬆軟,不免味略帶鹹,肉質稍慢,遂將簪花投於左邊竹籃中。

之後滿懷期待地望向大殿的後麵,希冀再次看到宋廚的身影。

然萬沒想到的是,評選結果揭曉,竟是遼廚以一朵簪花的優勢勝出。

宋廚見輸了比賽,登時懊糟的不行,沮喪著麵孔問向那位遼廚道:

“我取的也是鬆江鱸魚,緣何滋味不同?”

遼廚見扳回一局,不免得意道:

“你大概隻知鬆江鱸魚天生膾材也,恐不知於長橋南所出之鱸魚四鰓,而橋北近昆山大江入海,所出鱸魚三鰓,品質自然有所等差。”

“那你又如何曉得?”

宋廚不免追問了一句道。

“我雖為遼人,卻打小在鬆江邊長大,自然比你知曉得多。”

“哦,原來如此,身為宋人倒是孤陋寡聞了,當真慚愧至極!不過鱸魚秋後始肥,肉白如雪,你又是如何做到保持鮮美的?”

遼廚見他謙虛求教,也收斂神色道:

“原是在秋時捕撈,之後仍取鬆江之水養在一眼深井中,故而略勝你一籌。”

“原來竟是早有準備,鄙人輸得心服口服。”

言罷,滿麵羞愧的下殿去了。

仁宗問聽二人之間的對話,心裏也大概明白遼國為了這一日比試,早便處心積慮的安排了。

如今最後一局至關緊要,宮中的兩位頂級禦廚皆已出場,本以為誌在必得,殊不知對方乃是有備而來。接下來,真是不曉得該當如何了。

一直靜觀的呂夷簡見仁宗麵現憂色,知道定是為第三局的人選犯愁,遂眼珠一轉,猛然間想起一人來。

本不欲舉薦,無奈有關國體,糾結半晌,最終決定還是以大局為重。

遂近前一步道:

“官家,臣有一合適人選,必保第三場穩操勝券。”

仁宗聞言,急急問道:“但不知卿欲舉薦何人?”

“臣所薦之人舉國上下家喻戶曉,便是太後生前懿旨親封的‘廚中女狀元’洛懷婉。

老夫壽誕之日曾請她過府獻藝,當真是廚藝高超,無可媲美呀。”

“哎呀,還是卿思慮的周到,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如此,即刻傳朕旨意,宣洛懷婉進宮應戰。”

此時的仁宗也顧不得是否會在懷婉麵前暴露了身份,畢竟事關朝廷顏麵,一切實在由不得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