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禁軍的演變(2 / 2)

另外再從“飛騎”中擇選驍健善騎射者約百人,作為“巡幸翊衛”。

雖然此時的北衙軍名義上以諸衛將軍兼領,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屬皇帝親轄的禁臠,具有相當一部分的皇帝私人衛隊色彩了!

與南衙軍所不同的是,北衙軍設立的目的不是為了征戰和“勤王”之類,而是完全忠誠地、目的明確一致地服務於皇帝個人的一支私兵!

在北衙軍建立之初,規模較小,而且除了開始時兵源來自“元從禁軍”外,其後便逐漸轉向從民間招募士兵,特別是從外府兵中揀選健兒入充。而且軍資糧餉具由尚書兵部核發。

唐高宗時,改左右屯營為左右羽林軍,軍號“飛騎”,正式確立了北衙禁軍係統,但將官仍由南衙諸衛將領兼任。

直到大周女皇武曌臨朝登基以後,這軍隊的全力、就被女皇大手一揮,全部撥給了自己老武家的侄子們了。

雖然女皇並不喜歡她的這些武家親戚們,甚至早年的時候還將自己的兄長們和侄兒們全部都流放到了天邊兒去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但是既然她要謀天下,那麼自己同血同宗的親族就不能不用!

因為隻有他們武家人,才會牟足了勁兒幫著女皇穩固帝位!

隻有她武曌這位女皇帝做穩了大周的江山,這些武姓家族的侄子侄孫們才能安安穩穩、富富貴貴的做他們的位高權重的親王和郡王!

他們,因為同姓,同脈,同宗!所以成為了這樣一種扭曲畸形、但卻息息相關的利益共同體!

這是一種無關感情的牽扯——當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雖然實際上武曌十分地看不上她母家那些扶不上台麵的親屬們,但是沒辦法,當時還是太後的武曌卻也同樣需要自己的母族支持。

說個最簡單的,若是沒有武家人在一旁不停的點火造勢,又哪裏來得那麼多次的百姓“自發請願”,長跪宮門肯求武後登基為帝的“民願”呢?

若是沒有“人和”,哪裏來得“天時”?

於是,女皇稱製之後將左右羽林軍改為左右羽林衛,使之與南衙十六衛並列,並且單獨任命了左右羽林衛大將軍作為統兵官,而女皇的侄子建安王武攸宜便是北衙軍第一任羽林大將軍。

與此同時,武攸宜還是右武衛的大將軍!其實準確說來,這個北衙軍的“羽林大將軍”職稱還隻是建安王武攸宜的“兼職”......

總之,北衙的百騎營做為羽林衛中地位非常的營屬,實際上就是天子的“禁臠”,在女皇臨朝時候一直是被她緊緊的握在手中的。也隻有她最最信賴的親信,才能進入這北衙禁軍的百騎營中謀得一官半職。

獨孤博正是這樣一位深得女皇武曌信任的臣子,而如今,他正是百騎營的旅帥,算是“百騎”的直接統帥。

而真正名義上的百騎主將、羽林衛大將軍武攸宜,其實是很少涉足百騎具體軍事工作的安排的。

此時,獨孤博正蹙著眉盯著站在他對麵的少年郎,這是一個今日剛來他們百騎營報道的新人,兵部的文書全部合乎手續,但是......

百騎作為天子最看重的一營,向來進來新人都是十分苛刻的。隻是麵前的這人也太過年輕了、太麵嫩了些!

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所以現在,獨孤博就深深的生出一種被兵部給坑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