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喪盡天良”夜叉郎(2 / 2)

於是,王弘義連連點頭應道:“某家全依小英雄的意思!全依小英雄的意思!”

那戴了夜叉麵具的少年輕笑了一聲,一把抓起他的衣領、也不管王弘義如何得狼狽,隻把他拖到了屏風前的案台上,肅聲道:“我說!你寫!”

王弘義頭上的發髻都散了下來,他也顧不上理會。

珍娘房內的書案上還真的就有筆墨紙硯!因為在唐代,但凡是稍稍有些名氣的名家大妓,都是識文弄墨的脂粉翹楚,她們的房內裏有文房四寶,這並不稀奇。

那倒了險黴的右肅政台禦史大夫王弘義,一邊兒在腦中想著脫困回去後要怎麼將那個名叫“薛山”的家夥擺布成十八般武藝來出氣,一邊兒等著麵前的這位“活閻王”發號施令。

隻聽那“夜叉少年”朗聲道:“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

隻聽了第一句,王弘義就傻了!

他怎麼也沒有料想得到,這鬼麵少年竟然不是讓他親筆寫下同意放人的文書,而是這樣一篇天下皆知的檄文——《討武氏檄》!

這篇檄文乃是當年駱賓王作為徐敬業府中的部屬之時,與徐敬業一起起兵伐武之時為抵抗推翻當時的大唐太後武氏,而專門起草的、天下著名的《討武氏檄》。

這篇文中用詞用句極為精準,文采飛揚,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振聾發聵!

當時,周天子女皇陛下還是李唐的武太後,當她讀到“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之時,忍不住問周圍的人:“這是誰所作?”

左右服侍的人回答曰:“是駱賓王。”

武太後便感歎道:“這樣的人才、卻不能為我朝中所用,實在是宰相的過失!”

隻是後來徐敬業事敗身死後,駱賓王此人也就下落不明了。

當時還作為李唐太後的武媚雖然很是有些惜才之意,但是而今作為武周皇帝的武曌,生平裏卻最恨兩樁謀逆之事:一件是琅琊王李衝謀逆反叛,而另一件、就是徐敬業的起兵伐武!

這些年來,但凡是與這兩案相關牽連的,無一不是血濺五步的下場!

就連王弘義這等市井流氓,也大多數是靠著這兩個案子、來四處誣陷朝中大臣、攀咬牽連皇親國戚,所以才得以被女皇重用、而升官發財的。

若說是別的什麼錦繡文章,王弘義或許壓根兒就不知道。但是這麼一篇聲名赫赫的《討武氏檄》,王弘義又如何能忘?

這裏麵的每一個字,他都細細的琢磨過!並通過這些文字給旁人安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

這文書他如何能寫?他又如何敢寫!

這、這可真的是要命的東西啊!!

王弘義臉上青白一片,心裏卻在破口咒罵道:“好!好!好!真是好一個心狠手狼、喪盡天良的夜叉郎啊!這......這是要逼死某家啊......”

※※※※※※※※※※※※※※※※※※※※※※※※※※※※※※※※※※

PS:換到新部門後每天好忙好累,而且還經常會出差!這樣的生活節奏保持更新真是挺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