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官 渡 之 戰(上)(1 / 2)

劉備在接連吃了幾個虧之了後,老實了許多,安心發展自己的內政了。而曹操和宇文楓也樂得如此,免得再生事端。這樣一直過了一年多安穩的日子。

公元198年春,一件事情再次打破了整個中原的安寧。戰爭再次降臨。

自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朝廷內外,都是曹操做主,權傾朝野,無人敢言。昔日的長安盟約中,馬滕本就對曹操心懷不滿,現在又見他如此囂張,當即送書信給宇文楓,邀請他共同討伐曹操。

然而,這書信竟然在半途中讓曹操給截獲了,曹操大怒,一年多來的修養,已經有足夠的力量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當即起兵,兵進西涼。

荀彧一聽曹操要攻打西涼,當下諫道:“丞相,西涼並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現在河北、徐州未定,尤其是河北袁紹,早對許都虎視眈眈,大患未除,我們實在是不宜對西涼動兵啊。”

“這個我知道,我並不是要攻打西涼,嗬嗬,這不過是個障眼法而已。我命一將打著我的旗號進軍渭水,而我卻帶主力部隊進軍官渡,北方一定,我後顧無憂也。至於徐州,現在劉備不會輕易有動作的。至於馬滕,依仗著自己白虎世家的力量,哼,遲早有一天……”曹操的雙眼閃過一道寒光。

“丞相英明!”

曹操當即命令李典、任峻等人打著自己的旗號帶領萬餘人馬駐守在潼關一線,自己則率領十萬大軍進軍官渡。

馬滕得知消息之後,由打聽到曹操的帥旗已經到了潼關,當即加緊征兵,準備迎戰。河北之雄袁紹這些年在平定了公孫瓚之後,一直忙於和北地的烏丸等少數民族戰鬥,幾年下來,在恩威並施的政策下,漸漸穩定了自己的後方。這次突然聽說有曹家的大隊軍馬進駐了官渡,這可不得了。馬上下令召集眾謀士,商議對策。

由於這些年來河北與關外大戰不斷,士兵嚴重減員,袁紹若要與曹操軍決戰,就必須在領地內大規模征兵。而眾人是戰是守,卻說法不同。謀士田豐說道:“戰火連年,軍民皆疲,我軍長期應付關外強敵,已是損失不少,如今再征兵出戰,隻恐民心不穩。不如在河內增益舟楫,繕置軍器,分遣精兵,屯紮各個要口。曹操不過十萬大軍,而四周大患不斷,必不能久戰。我軍則可安心發展,三五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謀士審配反對道:“不。以明公之神武,撫河朔之強盛,興兵討曹賊,易如反掌,何必遷延日月?”

謀士沮授同意田豐的說法,說道:“製勝之策,不在強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比公孫瓚坐受困者不同,更不是關外野蠻民族可比。今興無名之兵,實在是沒有意義。而且官渡之中,並未發現曹操帥旗,其中是否有詐,我們還不得而知,此刻興兵,未免草率。”

謀士郭圖也不甘落後,亦說:“非也。兵向曹操,豈是無名?更何況是曹操先出兵,我們興兵保家,豈可怠慢。主公正當及時早定大業。借此良機,剿滅曹賊,上合天意,下合民情,何樂而不為?就算官渡中沒有曹操,我們就將他的部隊擊潰,不是的道理嗎?”四人爭論未定,袁紹躇躊不決。

忽許攸、荀諶自外而入。袁紹大喜,說道:“二人多有見識,且看如何主張。”二人施禮畢,袁紹問道:“二位,今曹操大軍進駐官渡,威脅河北,我軍是征兵還擊,還是扼守要道?是戰?是守?”二人齊聲應道:“明公以眾克寡,以強攻弱,保家為民,討漢賊以扶王室,起兵!”

袁紹終於決定了,說道:“二人所見,正合我心。”便商議興兵。令審配、逢紀為統軍,田豐、沮授、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在河北征兵,共起馬軍五萬,步兵十五萬,共精兵二十萬,糧草輜重無數,向官渡進發。

臨行前,田豐仍不死心,來見袁紹,說道:“主公,此次出征,勞民傷財,如今應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刀兵,否則恐有不利啊!”

逢紀說道:“主公興仁義保家之師,田豐何出此不祥之語!”

田豐不去理睬逢紀,苦諫不止。袁紹大怒,欲斬田豐。眾官苦苦哀求告免。袁紹命人將其囚禁,恨恨地說道:“等破了曹操,再治其罪!”

袁紹催軍進發,旌旗遍野,刀劍如林。行至陽武,下定寨柵。沮授說道:“我軍雖眾,但是臨時征召,不及訓練,勇猛不及曹軍;曹軍雖精,但是糧草不如我軍。彼軍無糧,利在急戰;我軍有糧,宜當緩守。若能曠以日月,則曹軍不戰自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