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麵對劉備的誇讚,徐庶倒是顯得頗為謙遜,“主公過獎。若非主公在揚州素有賢名,壽春軍民又何以會開城迎接主公進駐。”
徐庶這話可算是說到了劉備的心坎裏。確實,這次劉備攻克壽春幾乎未受任何像樣的抵抗,堪稱兵不血刃。直到此刻劉備都有些不怎麼相信事情竟會進展得如此順利。這使得他不由側頭問道,“元直過謙了。此番若非有元直進言,本府險些錯失良機。不過那時先生又如何斷定孫策不會為劉勳鞏固後方?”
“回主公,上繚雖小,但其城池堅固,壕溝深廣,易守難攻,劉勳斷不能在十天之內將攻克。而劉勳大軍一旦被困在堅城之下,而其後方必會空虛。反觀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其又怎會乖乖聽令於劉勳。若庶所料不差,眼下孫策多半已進軍合肥!”徐庶抬手指著合肥的方向斷然道。
“元直真神人也!”劉備忽然撫掌大笑,旋即將一卷麻紙遞給徐庶道,“據探子來報,在合肥附近確實發現了孫策軍的蹤跡。”
然而徐庶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卻見他倒吸了一口氣,轉身向劉備拱手一揖道,“不瞞主公。算出孫策會攻合肥之人並非元直,而是另有其人。”
劉備沒想到徐庶會突然來這麼一出,不由張了張嘴巴,反問道,“元直說笑乎?”
但是徐庶卻極其認真地再次向劉備一拜道,“主公見諒,並非庶要故意隱瞞此事。隻因庶的好友之前再三囑咐庶不得向主公透露其姓名。但庶覺得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不能為主公所用實乃一樁憾事。故而才想向主公坦白此事。”
劉備眼見徐庶說得如此誠懇,當然不再有所懷疑。畢竟以徐庶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隻要他不說穿此事,沒有人會懷疑他的功績。甚至退一步來說,就算徐庶的好友知道了此事,跑來找其對質,劉備也隻會相信一直以來為他兢兢業業辦事的徐庶,而非一個突然冒出的陌生人。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劉備對徐庶所說的那個“友人”來了興趣。於是他趕緊向徐庶拱手問道,“恕備孤弱寡聞。不知元直的這位友人是何方高人?”
“南陽諸葛孔明。”徐庶坦然地報出了自己好友的名字。在他看來經過壽春一役,諸葛亮已在劉備麵前展露了自己的才幹,沒理由繼續再躲躲藏藏。
然而劉備聽罷卻楞了一下,發覺自己對這個名字確實沒什麼印象,隻得試探著問道,“諸葛孔明?”
徐庶似乎對劉備的這種反應早有準備,卻見他欣然向劉備介紹道,“庶之好友,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本為琅琊人士。其父君貢公曾任泰山郡承。主公沒聽過其名號,也不足為奇。因為孔明現年才十八歲而已。”
“十八歲?那豈不是與徐州牧蔡安貞同歲?真乃英雄出少年也!”劉備聽罷徐庶所言,忍不住由衷地感歎起來。因為根據許都那邊傳來的消息,曹操正在於蔡吉商討聯姻之事。而一旦曹蔡兩家聯姻,蔡安貞也將由費亭侯被加封為“齊侯”。而在此之前孫策也曾在十八歲被封為“烏程侯”。
十八歲的侯君,真是令人羨慕的錦繡前程。對於已經三十八歲的劉備來說,蔡吉、孫策、周瑜以及徐庶所提到的諸葛亮,那都是小他十多歲甚至二十歲的後輩。然而正是這些年輕的後輩一個個以咄咄逼人之勢馳騁於亂世之間,讓劉備等崛起於黃巾之亂的前輩們黯然失色。劉備該怎麼辦?是黯然神傷?是憤憤不平?還是不服老不服輸與之一較高下?
很快劉備心中就有了答案,卻見他恭敬地向徐庶欠身作揖道,“元直可否為備引薦這位少年俊傑?”
忽然發現一個嚴重滴~問題——廬江郡在劉備手裏,伯符和公瑾要腫麼跑去廬江搶雙喬呐?這素個問題~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