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豫州之亂(2 / 3)

袁紹望著對麵拚死防守的曹軍,不禁向剛剛回來複命的於吉發出了犀利的質疑,“國師,今日之術,似乎效果欠佳?”

然而麵對袁紹的質問,早有心理準備的於吉倒是顯得頗為鎮定。卻見他恭敬地朝袁紹一彎腰道,“稟陛下,此次曹軍以豬狗血等穢物護營,致使天崩地裂之術未能擊中要害。還請陛下降罪。”

於吉的言下之意很明確,那就是神他是請過來了,法術也施了,隻不過曹操用了“外門邪道”在營外搞了個防護圈,才使得法術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解釋雖不能令袁紹滿意,但袁紹也不能就此真治罪於吉。因為倘若自己真因這次的失敗而懲罰於吉。那無疑就在向世人承認曹操已掌握破解“天崩地裂”之術的方法。這對己方的士氣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打擊。畢竟當初河北四州的百姓之所以會支持袁紹稱帝,是看在他有神靈庇佑的份上。

於是在計較了一番得失之後,袁紹決定暫且不找於吉算賬,而是向其探問道,“國師可有應對之策?”

“此事尚待研究。”於吉謹慎地回答道。

“那就有勞國師也。”袁紹說罷揮了揮手示意於吉退下。

雖然這一次袁紹並沒有給予於吉賞賜,但對他來說隻要袁紹不降罪與自己那就是最大的賞賜。因此於吉在再次口稱告罪之後,便低調地離開了戰場。而隨著於吉離開,難得站在袁紹身旁的沮授不禁開口向袁紹進言道,“陛下,既然國師一時半會兒沒有應對之策。陛下可一麵佯攻曹軍大營,一麵派遣偏師繞過官渡奇襲許都使曹操首尾不能顧。如此這般便可解官渡之結也。”

沮授的這一建議可謂是與蔡吉等人當初的分析不謀而合。然而袁紹卻緊盯著對麵的曹營,一擺手道,“不!孤要直搗官渡大營活捉曹操!”

建安四年,秋七月半,於吉於營前再次使天崩地裂之術,稍後雙方酣戰一日一夜,袁紹軍未能攻破曹軍大營,隻得暫且收兵。而曹操麵對三倍於己的對手亦不敢冒然出戰,繼續憑借工事誓死堅守官渡一線。八月,袁軍大將淳於瓊率領一萬餘人護送大批軍糧渡黃河與袁紹會師。得到軍糧補給的袁紹更加篤定,開始派出大批兵馬將曹軍團團圍住。反觀曹操則兵少糧盡,士兵疲憊不堪,其治下的百姓更是賦稅沉重。不少無力擔負朝廷重稅的郡縣開始紛紛倒戈投靠袁紹。

迎著凜冽的朔風,一隊打著“曹”字大旗的騎兵自伏牛山下奔馳而過。荒蕪的山巒間看不到一絲人影,偶爾碰上某個小村小落,也已是一片狼藉。曾幾何時豫州在曹操的治理之下一度已然恢複了農業生產。可隨著袁紹在河北稱帝,此地殘留的黃巾餘黨接連起事,豫州的農業再一次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無數新建的水利設施以及田地被摧毀,大量流離失所的百姓開始向南邊更為安定的荊州逃難。隻留下曹軍與黃巾餘黨爭奪那些早已被戰亂摧殘得喪失生機的城池。

“啟稟子孝將軍、昂公子,前方安城縣已倒伐投袁。”

一個疾馳而來的斥候不僅打斷了隊伍的進程,同時也為領隊的曹仁與曹昂帶來了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話說曹操在出征之前,將豫州交給了曹仁、曹純、曹昂三人打理。起初曹操如此安排隻是為了提防荊州的劉表,卻不曾想豫州的黃巾竟會接連響應北方的袁紹。為此曹仁讓弟弟曹純固守汝南城,自己則與曹昂帶上一支六千人左右的隊伍轉戰豫州各郡縣剿滅此起彼伏的叛亂。

其實相對原有的曆史而言,曹仁等人的壓力已經小了不少。須知按照原有的曆史,尚沒有根據地的劉備本該投效於袁紹麾下,帶著一幹部將在豫州的東南部四處出擊擾亂曹軍部署。甚至還一度占據宛城。而孫策也會在曹操與袁紹對峙之時,派兵北上襲擾徐州南部。而今在蔡吉的插手之下,劉備正與孫策爭奪揚州的地盤無暇北顧。這在無形中就為曹操除去了兩個頗為棘手的對手。然而就算是如此,曹家叔侄消滅的黃巾雖多,卻還是阻止不了豫州各郡縣接連的叛亂。

這不,聽聞陽安郡內的安城縣倒戈袁紹,曹仁在與曹昂互換了一下眼神之後,忍不住感歎道,“這已是十天來第三個倒伐的城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