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爵位別稱(2 / 3)

相公(舊時對宰相的敬稱)

相父(皇帝對繼續任職的先朝宰相的敬稱)

相爺(宰相的俗稱)

相君(舊時對宰相的尊稱)

相國(宰相的尊稱)

總揆(宰輔之職的代稱)

塚司(丞相的別稱)

揆門相(宰相的別稱)

閣部(明、清時內閣大臣的別稱)

首輔(明代對首席大學士的習稱)

閣臣(明、清大學士的別稱)

老龍(龍圖閣學士的別稱)

假龍(直龍圖閣的別稱)

小龍(官名。龍圖閣待製的別稱)

嬖大夫(官名,下大夫的別稱)

台閣(尚書的別稱)

閨台(宋代對尚書的敬稱)

貳卿(侍郎的別稱)

依烏(唐代諸部郎官的別稱)

郎官星(亦稱“郎星”。郎官的美稱)

哀烏郎(唐諸部郎官的別稱)

仙郎(唐人對尚書省各部郎官的別稱)

大天(唐代吏部尚書的別稱)

小天(唐代吏部侍郎的別稱)

小選(吏部郎的別名)

省眼(唐代吏部郎的別稱)

少勳(唐·吏部員外郎的別稱)

振行(唐代考功、度支的別稱)

大司農(亦稱“司農”。清代戶部尚書的別稱)

大司徒(亦稱“司徒”。明、清代戶部尚書的別稱)

太宰(明、清時戶部尚書的別稱.)

小版(戶部員外郎的別稱)

念珠曹(戶部京兆戶曹的別稱)

市師(古官名。“司市”的別稱)

大儀(唐代禮部尚書的別稱)

嘉議大夫(禮部尚書的別稱)

上宗(周製春官之長大宗伯的別稱)

儀曹(唐以後禮部郎官的別稱)

名表郎官(亦稱“名郎”。宋代禮部郎中的別稱)

小儀(唐代禮部主事的別稱)

大司馬(亦稱“司馬”。明、清兵部尚書的代稱)

大戎(唐代兵部尚書的代稱)

本兵(明代兵部尚書的別稱)

司武(司馬的別稱)

都頭(軍職名。都將的別稱)

田曹(唐·屯田官的別名)

外監(宋代都水監的別稱)

大秋(唐代刑部尚書的別稱)

小秋(唐代刑部郎的別名)

比盤(唐代對比部官的別稱)

元樞(宋代樞密使的別稱)

樞密太尉(樞密使的別稱)

柱後史(禦史的別稱)

南榻(唐代禦史的別稱)

持斧翁(禦史的別名)

憲司(魏晉以來禦史的別稱)

院長(唐代禦史、拾遺的別稱)

亞台(唐代禦史大夫的別稱)

亞相(禦史大夫的別稱)

副相(禦史大夫的別稱)

都都老爺(明、清時對都察院長的尊稱)

都憲(明都察院、都禦史的別稱)

掌憲(都禦史的別稱)

總憲(明、清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別稱)

副憲(清代都察院副長官左副都禦史的別稱)

中司(禦史中丞的俗稱)

中憲(唐代中丞的別稱)

僉憲(僉都禦史的美稱)

雜端(唐·侍禦史的別稱)

掐毒(唐代對侍禦史的俗稱)

端公(唐代對侍禦史的別稱)

副端(殿中侍禦史的別稱)

開口椒(唐朝監察禦史的俗稱)

六察(監察禦史的代稱)

察官(監察禦史的別稱)

察視(監察禦史的別稱)

按院(明代巡按禦史的別稱)

老道長(明、清時大僚對各道禦史的尊稱)

宮端(太子詹事的別稱)

儲端(太子詹事的別稱)

翰長(對翰林前輩的敬稱)

大鳳(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別稱)

內製(翰林學士的別稱)

內相(翰林學士的別稱)

玉堂仙(翰林學士的雅號)

光學(翰林學士的別稱)

金鑾(翰林學士的美稱)

三字(知製誥的別稱)

次對(待製官的別稱)

庶常(清時庶吉士的代稱)

大坡(唐代諫議大夫的別稱)

大諫(唐、宋時諫議大夫的別稱)

中諫(唐代諫官“補闕”的別稱)

補袞(唐代對補闕的別稱)

小諫(唐代諫官拾遺的別稱.)

遺公(唐代拾遺官的別稱)

大蓬(官名。秘書監的別稱)

少蓬(秘書少監的別稱)

芸香吏(亦省稱“芸吏”。校書郎的別稱)

大著作(著作郎的別稱。也稱大著作郎)

史佐(著作佐郎的別稱)

樂卿(唐及唐以後太常卿的別稱)

少常(唐太常寺少卿的別稱)

亞卿(唐以後太常寺等官署少卿的別稱)

清選(太常官的別稱)

司鼎(官名。光祿勳的別稱)

總領(漢代光祿勳的別稱)

祿臣(光祿勳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