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輕型炮兵通過“直瞄射擊”,把躲在建築物內的遊擊隊員趕出來,再由狙擊手將其消滅。無人機與戴著單兵通訊頭盔的士兵密切協同作戰,提高了作戰效率,讓躲在拐角和隱蔽處的敵人無處遁形。
鮑裏斯這邊打得過癮,阿曆克賽那邊也有滋有味。
南邊街巷。
142團防區。
事實證明,手榴彈真是攻防兼備的巷戰利器。
從地圖上看,雙方發生巷戰的主要區域,呈不規則的倒凸字形,南北長不過600米,東西寬約350米,最窄處隻有一百多米,戰區麵積僅1.2平方公裏。
在如此狹小地帶,雲特蘭政府軍和遊擊隊兩軍經常一牆之隔。為了爭一間房子,雙方要傷亡十幾人,為了占領一條小巷,就可能拿一兩個班,甚至一兩個排死拚。
雙方進攻過程中為減少傷亡,普遍采取穿牆戰術,將部隊編成突擊小組,各小組盡量在院落間與房屋內突進,避免走巷道暴露在敵火力打擊下。
故雙方往往占領一間房屋,就立即在牆上打洞或者幹脆推倒以向敵人方麵突進。兩軍同時挖洞,經常挖著挖著就撞上了,遂互相回敬以子彈、手雷、手榴彈,或幹脆抱在一起拳腳相加。
聽見敵人打洞,機智的雲軍官兵就爬上屋頂,掏洞向下扔手榴彈,前蘇聯研製的RG-60TB型溫壓手榴彈,威力相當於600克左右的高爆炸藥,在十幾平米的狹小空間內淩空爆炸,敵軍盡數斃命。
遊擊隊也是狠角色,其在對付雲軍隱蔽在廢墟中的火力點時,常使用短促突擊戰術——先使用M260毫米迫擊炮進行火力壓製。
由於可以曲射,對躲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目標殺傷效果較好。火力壓製的同時,在機槍掩護下遊擊隊會端起m16快速衝鋒,衝到30米左右再投擲手雷,爭取一舉突入雲軍防禦點。
阿曆克賽重用了我派給他的弗洛裏和倫尼這些狙擊手。狙擊手的目標不僅是通信兵,他們還射殺軍官、炮兵、機槍手、坦克手等高價值目標,而且槍槍斃命。
狙擊手被譽為“沉默的死神”,他們躲在暗處,用射程遠、精度高的狙擊步槍射擊,“於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能給敵方造成恐慌情緒,打擊敵軍士氣。
再加上雲軍使用了小組狙擊戰術,1人負責搜尋目標,1人負責射擊,再由觀瞄手掩護射擊並在主射手失誤時進行補射。這種密切配合在地形複雜、隱蔽條件良好的巷戰環境中顯然勝過單槍匹馬的遊擊隊狙擊手。
最為成功的一名狙擊手弗洛裏,到晚上6點為止已經擊斃了224個敵人,倫尼要少點,149個。
遊擊隊的主要戰術是各兵種聯合作戰,非常重視步兵、工程部隊、炮兵和空軍的協同。
為了對抗這種戰術,雲軍指揮官采取了貼身緊逼的策略,盡量將己方的前線與敵軍貼近。這就導致遊擊隊的炮兵部隊無法發揮遠程攻擊的優勢。
阿曆克塞將迫擊炮、12.7\/14.5毫米大口徑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火箭筒等武器,有機地整合在各式各樣的皮卡上。
由於C國產的皮卡車機動性、越野性都非常好,再采取打了就跑的機動靈活戰術,遊擊隊苦不堪言。
13號這天,雙方對建築物、主要街道和製高點進行激烈爭奪,在以“米”計算的推進與防守之間,每一片磚瓦上都灑滿了鮮血。
在一個大糧食倉庫裏,兩軍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夠聽到對方的呼吸聲,經過兩天的苦戰,遊擊隊不得不從這個倉庫撤走。
。您提供大神小幽麥的高貴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