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的體位基本與麻醉時的一樣,謝克把仰臥的關耀的頭部墊起,稍微抬高,讓他頭顱的錢三分之二懸置,然後用頭架固定。
這樣可使他強力呼吸,確保靜脈回流不受影響。因為手術中最容易發生危險的因素就是嬰兒的體溫變化和血容量不足。
體溫的變化,麻醉師一般能很快做出反應。但是出血卻有可能發生在手術洞巾以下的部位,而麻醉師所處的位置離手術台術區較遠,很容易忽視,所以主刀醫生需要小心地估計血液喪失的情況並經常提醒麻醉師注意輸血。
謝克擺放受術者的位置,對減少血液流失很有幫助。
關耀已經不算新生兒,可以用低濃度的碘酒消毒,而不用太過擔心燒傷皮膚。所以謝克用活力碘為他做頭皮消毒。
謝克用手術濕巾把關耀的麵部和頭皮包裹住,隻暴露出眼眶和眼表,以便在手術中對其進行監測,用角膜接觸器保護角膜。
準備全部就緒之後,謝克用含有1比10萬的腎上腺素的0.25%溶液局部麻醉將要切開的部位。
頭皮是血循環非常豐富的地方,局麻的作用是減少出血。
由於要把頭皮整塊翻開而不是打小切口,所以開顱線畫不畫無所謂,不過謝克按部就班,還是用記號筆畫了一條。
兒外科醫生作為助手在旁邊,兩手並攏,手指下墊著紗布,壓緊切口兩旁的頭皮。
他是第一次看到謝克動刀子,心裏撲通撲通地直跳。
他的媽呀!
直線形切口比波浪形切口更利於提高恢複率。
謝克用15號手術刀直線切開皮膚,然後使用中型止血鉗將皮下動脈及較大出血點連同下麵的帽狀腱膜一並夾住,然後把鉗翻轉放置,就把血住了。
正常人都是切開皮膚之後,用微點燒灼法邊止血邊擴大切口,最後再結合止血鉗止血。
而謝克完全不需要中間的步驟,就是切和止。
並且因為他切得快,止得也快,所以出血極少。
兒外科的助手因為不怎麼看人開顱,所以驚訝止於謝克的動作之利落。
而其他手術室的參與者則是更吃驚於頭皮掀開之後的出血量。
謝克用皮膚拉鉤將頭皮拉起來,切開帽狀腱膜,把頭皮翻折到眼眶邊緣。此時第一次看開顱的兒外醫生鬆了一口氣,總算把臉蓋住了,這樣比較沒有心理壓力。
一般來說頭皮掀開來之後是血紅一片,而謝克掀開來之後卻是薄薄的一層血絲,能看清楚下麵的骨膜。
謝克從器械護士的托盤裏拿出頭皮夾,開始夾住其他止血鉗沒有夾到的頭皮,大約一厘米就夾一個。
頭皮夾的用處有兩個,一個是止血,一個是固定。
在謝克用到第二個頭皮夾的時候,他的那根手指突然騷動了!
就是那根可以變形的手指。
謝克的手上戴著乳膠無菌手套,而他的手指卻似乎要穿破手套了!
為防止出現什麼不利於受術者的意外,謝克抬起手。
但那種感覺,卻隨著他的手離開那張掀開的頭皮時,而消失了。
周圍的助手醫生、護士,以及麻醉師馮大強,都沒有察覺謝克的異常。
謝克隔著手套磋磨了一下手指,繼續夾頭皮夾。
這次他仔細地體會著每一個瞬間。
從托盤裏拿起頭皮夾的時候,沒事。
將頭皮夾置於要夾的位置,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