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規則(2 / 2)

有這樣的助手,也是主刀大夫的幸事啊。

首先是複位,就是把移動出原來位置的骨頭對齊。

既然已經解剖了——說得好聽點就是切開——那麼複位這一步就沒什麼難度,謝克對位置滿意後,看了看趙華選的鋼板的大小,剝離了局部的骨膜,用骨折固定器將骨頭套好。

趙華把鋼板安置在骨麵上,然後將骨折兩端加壓靠攏,並示意謝克擰緊固定器。這樣骨折的部分和鋼板就被連在一起了。

然後需要在鋼板兩端鑽孔,這個需要掌握力道,不然稍一用力,位置就要偏掉,所以趙華親自用鑽頭在鋼板的中心位置垂直進鑽。趙華鑽透了兩邊的皮質以後,謝克用測探器測量了骨徑,再加上鋼板的厚度,得出了所需螺釘的長度。

趙華將螺釘順著鑽孔的方向擰進去,就行了。其他孔也是如此照做。

插完胸椎上的鋼板後,再做腰椎上的椎弓根螺釘。

置釘比插鋼板稍微複雜一點,但總的來說也是大同小異。

就是要確定好進針的方向,腰椎是大約內聚角5-10度,確定進針點之後就用咬骨鉗剝離骨膜。

謝克是隻看了一眼就用手指比了個方向和進針點的位置。

趙華原本隻當他隨便一點,但在他用c臂——就是一種放射透視機器——定位以後,再仔細一看之下,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更好的進入點和角度了!

他不由瞧了謝克一眼,看來那些傳說還真不是空穴來風。

這種對人體的敏銳認識和定位,簡直就是外科醫生的作弊器啊。至少趙華自己就認為,且不說是否能如此精確,單就時間上就沒法這麼迅速的找到位置。

趙華徒手將椎弓根螺釘植入,然後安裝謝克在一旁彎好的圓棒用於連接,撐開複位並且固定。

固定完之後趙華再次用c臂透視,看見骨折的複位令人滿意之後,他才安置橫連杆。

謝克問他為什麼不用椎體成型一起做,趙華頭往手術室外麵點了點。

謝克就明白了,又是為了省錢,所以沒有鉤這個項目。

椎體成型實際上就是向骨椎裏麵注入骨水泥,這樣能夠增加椎體的強度和穩定性,還能防止塌陷,緩解疼痛。

這種方法以前隻在國外流行,但現在國內也已經引進了,而且配合椎弓根釘的置入複位內固定,是最好的。因為後路短節段的椎弓根釘置入,還是存在著比較高的失敗率,倒不是說手術的時候沒做好,而是術後因為承力等關係造成釘子移位斷裂的情況比較多,注入骨水泥的話,就能夠明顯改善。

而這種方法的唯一缺點,應該是水泥畢竟不是骨骼,填充之後骨骼也不能生長恢複成原來的樣子。就像一個斷成了三截的棒子,其中一截沒了,當中用別的材料粘接起來恢複長度的道理一樣。

這種手術材料進口的大概五、六萬,國產的隻要三萬左右,家屬明明負擔得起,竟然都不勾選,謝克也是無語了。

既然不用做椎體成型,那麼到這裏基本上手術就完成了,謝克自然負責收尾,反正他動作快,幾下就搞定了。

術後傷口要引流,還要防止感染以及並發症。

謝克下完了醫囑之後給趙華看,趙華幾乎是看也沒看就簽字了。他現在對謝克是無比滿意。

關毅,也就是關老頭,術後醒來,知道自己出了這麼大的事以後也沒說什麼。他兒子倒是天天在這裏陪著,偶爾換其他親戚,媳婦可能因為懷孕不方便的緣故,後來就沒來過了。

兩個多禮拜後,謝克倒是在走廊上見著一回包剛平,看來是拘留日子到了放出來了。

他提著一籃子水果,趁關家人不在的時候,放在關毅的病床前頭,什麼話也沒說轉頭就走。

看見謝克,他倒是打了個招呼,跟謝克說了幾句,又再三道謝。

目前看來,關毅恢複的還可以,但是謝克卻對他的預後不抱太好的看法,他覺得那根釘子不牢靠,遲早得返工。

謝克把這件事給趙華講了,趙華其實心裏也明白,可是這事得患者自己或者家屬說了算才行。

趙華:“你就別費這個心思了,我當初把談話記錄給他們簽過字了,如果發生這種事,也隻能怪他們自己不好。”

“嗯,也是。”謝克猶豫了一下說,“趙老師,你有沒有想過用填補骨缺損的硫酸鈣水泥代替我們現在用的這種pmma骨水泥來做椎體成型啊?”

趙華奇怪道:“有這種用法嗎?你聽誰說的?”

謝克搖搖頭,說:“我隻是覺得有這種可行性。我們可以向黃主任申請實驗啊。”

趙華看他好像挺認真的,就想了想,然後說:“你這個想法是挺好的,不過我們醫院的研究老實說……嗬嗬,沒關係,你可以去問問黃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