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6年1月,冬,雪後初晴,海參威。
艦隊正在出港,帝國海軍中將薩都剌站在高高的艦橋上舉著高倍望遠鏡欣賞著將要隨他出航的艦隊。薩都剌是一位蒙古後裔,在帝國軍中這類的少數民族出身的官兵不能算多,但也不能算少。不過無論怎麼說,在41歲就成為中將的薩都剌在任何一個角度看,都是一個優秀的海軍指揮官,作戰素養出色,高貴的舉止,富有傳奇色彩的“海上騎士”精神——能夠在眾多的海軍將領中搶得進駐西方為帝國皇帝保駕的任務,就已經能從側麵表現出薩都剌海軍中將的優秀及忠誠了。
帝國皇帝陛下的“對歐洲國家的友好國事訪問”,本來沒有海軍的事情,從陸地上去,從陸地上回來,但是海軍怎麼可能放過這麼一個即占名聲又表忠心的機會?於是帝國海軍部以皇帝出行以及帝國西部沒有大型艦隊保衛為理由,提出了組建以八艘戰列艦,十六艘巡洋艦,二十艘早期戰列艦(船舷列炮艦)以及若幹護衛艦運輸艦組成的白海艦隊,艦隊母港將設在得維納河出白海的出海口處的得維納城。帝國議會及皇帝批準了這一建議。
艦隊將於一月份從海參威出發,先往南航行,到台灣的高雄港進行補給,然後由此往東大概耗時一個月,經過關島海軍基地以及夏威夷海軍基地,最終穿越大洋抵達北美海外行省的“金山市”(現美國舊金山,黃金沒有開采完,當然還叫金山)。在北美海外行省進行人員休整及艦隻整補後,大概在三月初再次出發,穿過1140年貫通的巴拿馬運河,一路向東北方向航行,在亞速爾群島海軍基地補給再繼續航行,半個月後抵達冰島海軍基地,此後艦隊一分為二,一支由兩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組成的小艦隊將在冰島駐紮,就近監視英國以及北海沿岸國家的海軍,剩餘的艦隊將在漫長的航行之後最終抵達得維納城——總航程接近40000千米,耗時超過4個月,幾乎繞了地球一圈的艦隊將在五月份入港。如果按照日程表來看,這時正是皇帝陛下進入波蘭的時間,這樣,直到皇帝陛下有出海任務比如前往英格蘭之前,艦隊還有至少三個月的休整時間。此後強大的帝國艦隊將為帝國西部海疆建起新的“海上長城”——盡管大部分的帝國子民對長城沒有絲毫直觀印象,畢竟帝國僅僅占據了長城防線東北角的一小段,就這一小段還是自己建造的,但仍然不能阻止帝國子民為自己先輩們的壯舉驕傲。
長城,永遠是帝國保護者最自豪的名稱。陸軍如此,海軍也是如此。
當然,前提是他們能夠完成這一次的海上長征。
薩都剌的望遠鏡掃過碼頭上送行的人群,人們揮舞著小國旗高呼著“萬歲”為他們送行。大部分帝國子民都不清楚艦隊這次航程的艱辛,他們僅僅看到強大艦隊的出航,這就足夠了。帝國子民從不相信子弟兵會被困難打倒,而帝國的軍隊也從來沒有讓他們失望過。
……
“大洋,我來了!”薩都剌海軍中將張開雙臂,擁抱著海風,任由淩厲的海風刮過臉頰,擠進那一綹大胡子中:“我來啦!!!”
“帝國萬歲!!”海風卷來岸上人民的高呼。
……
歐洲,帝國海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