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了電話,陳念看著自己麵前已經初步成形的發動機數據表,心裏暗暗有些得意。
雷剛所說的所謂數據的問題,其實就是發動機各個零件相互匹配連接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一個公差的問題。
為什麼說航空發動機的逆向工程難度大?
為什麼說就算把航發放到你眼前讓你隨便拆,你也造不出來?
其實說白了,除了材料這種硬指標,“公差”這一個詞就能完全解釋了。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假設一個零件的尺寸是10納米,但你不知道它的公差,那麼造的時候你是按照10納米來造,還是按照9納米來造呢?
如果按照10納米,能夠百分之百複原是最好的,可問題是,你自己在製造的時候會存在公差,導致零件變成了11納米,突破了容差範圍,那這個零件就廢了。
至於有人說,那我直接按10納米做,嚴格複刻不就行了?
扯淡。
如果你的機器、工藝能夠保證說造10納米就造10納米,那你還搞個屁的逆向工程。
光這一項技術,不說自己能造什麼,光是搞點技術專利,就能換回來航發設計圖了。
所以,標準尺寸和公差缺一不可,雷剛所說的也正是這個問題。
標準尺寸和公差,這是一個金手指,可以一次性把這兩項數據都打到一個相對合理的範圍,那就能給項目組省下大量的試錯成本。
也許以前需要成百上千次實驗的步驟,到時候就隻需要幾十次,甚至十次以下。
這麼一來,效率提升的幅度是不言而喻的。
而現在,陳念就掌握了這樣的“金手指”。
他琢磨了片刻,在紙上又添了幾筆數據,隨後便放下了筆。
此時在這張紙上,發動機核心部件的數據已經全部齊全,包括燃燒室、火焰筒、壓力機等等關鍵部分甚至還標注了加工所需的工藝。
當然,由於沒有進行具體解析,這些工藝也僅僅是一個名字罷了,並不具備指導意義。
但哪怕僅僅是這樣,這張圖紙也可以說是價值連城了。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包括造出F119發動機的美國,如果知道這份圖紙的存在,都會不擇手段地進行搶奪。
因為他們不會允許自己的關鍵技術流落在外,更不可能允許掌握了這項技術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思索了片刻,陳念燒毀了圖紙,隨後把各個部件拆分成零件,開始逐一謄抄數據。
他打算等謄抄完成之後,將各個數據分批交給雷剛。
這樣一來,哪怕過程中發生了泄密時間,單一零件的數據也不足以引起對手的重視。
雖然工作量不可避免地變大,但這絕對是必要的動作.......
.......
整整一個晚上之後,陳念終於完成了所有關鍵數據的謄抄,他把那本厚厚的筆記本放在包裏隨身攜帶,隨後便按照課程安排前往住處隔壁的“教室”,準備開始今天的小課。
上課的老師叫胡煦,是某研究所航天材料學方向的專家,他給陳念將的主要是材料學方麵的內容。
由於陳念之前算是有一定的基礎,他便也沒有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講起,而是盡可能保證課程與陳念航空器設計的大方向契合,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講鈦合金鑄造方麵的內容,核心是內部晶體缺陷處理。
“.......鬆散粉末粒子之間存在大量孔隙,同時由於粉末粒子形狀不規則及表麵凹凸不平,他們之間多呈點狀接觸,所以與一個粒子直接接觸的其它粒子數很少。
當向粉末施加外力時,在壓應力作用下,粉末體可能發生下列各種情況:隨機堆疊的粉末將發生平移或轉動而相互靠近;某些粉末被擠進臨近空隙之中......”
“這個階段被稱為例子靠近及重排,在之後,還會進入塑性形變、擴散蠕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