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講課(1 / 2)

“嘿咻咻,陳念同學呀,之前的態度你別介意啊,我這也是為了工作哈!你知道的,現在的局勢不好啊,壞分子太多啦.......”

“對了,你看我,都忘記自我介紹了。”

“我叫雷剛,是601所的工程師,也算是老航天了,你叫我老雷就行!”

在基本確定了元件圖的真實性之後,最先開口質問陳念的那個男人的語氣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然,他原來的語氣本來就是裝出來的,陳念在一開始就猜到了。

什麼造螺絲釘之類的,也不過是故意敲打他的托詞罷了。

風洞實驗要什麼螺絲釘?湊出來個殼子吹就完事兒了!

不過他完全不怪對方,因為這個年代可不像是他熟悉的那個21世紀20年代。

在這種環境下,謹慎一點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想到這裏,陳念的思緒又忍不住飄遠了一些。

他想到,許多00年以後出生的小朋友都不記得這個年代,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其實已經變好了不少。

他們沒有真正經曆過、沒有深刻地體會過那段掙紮的歲月,沒有體會過一個國家的整體氛圍能變好到底是因為什麼。

這也許是一種脆弱的驕傲?

如果想讓這種驕傲堅定起來,要麼摔碎它重組,要麼就使勁給它添磚加瓦。

毫無疑問,自己要選擇後者。

想到這裏,陳念收回了自己的思緒,笑著對雷剛回答道:

“雷工,沒事,我能理解。”

“那就好那就好,哎對了,這個過濾器我們基本能看懂,肯定是沒有別的問題的,那其他的部分,你能不能現在給我們大致講講?”

“當然沒問題。”

聽到陳念的回答,在場的眾多專家全都坐回了自己的座位。

在這一刻,他們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沒有任何人對此表現出尷尬----他們都是極為務實的專家,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道理。

“從哪裏開始講起?”

陳念肅然端坐在椅子上,開口問道。

“先講講機身整體構型吧!”

陳念點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

“從總體上來講,F-22的前機身截麵是一個不標準的菱形,中機身截麵是五邊形,並且逐漸過渡到後機身的扁平矩形截麵。”

“正麵看過去,機身的下部是向內傾斜約35度的斜麵,從機頭頂點到進氣口前緣有一條脊,這種脊形前體可避免雷達波威脅的主要方向。”

“F-22也采用了三代機也有的邊條翼渦升力技術,從進氣口到翼根的窄邊條與前機身的脊線構成一條從機頭頂點延伸到翼根的邊條,而前機身和進氣道融為一體,也成為一個升力體,加大了邊條的作用麵積,在小迎角時輔助提高主翼麵升力,大迎角時產生渦流,從而獲取更強的渦升力........”

陳念娓娓道來,不隻是單純地描述形狀,其中還穿插著對設計原理的解讀。

在場的所有專家聽得如癡如醉,這些東西說實話算不上多麼高深,因為陳念並沒有對具體的原理和數據進行解讀。

但是,哪怕僅僅是這樣的概論,也呈現出了極為清晰的邏輯,這無疑證明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