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池遠的誇獎,陶子覺得有些自豪的同時,還是白了他一眼:
“這誇獎沒有一點誠意,我們還是直入主題吧?你缺席了快一周的課,這一周,翁凱老師可是將能教的都教給了我們,包括化競的常識和流程。”
“我其實挺有誠意的……”
池遠碎碎念道,但見陶子頗有老師範兒地用眼神警告他好好聽講,他又嬉皮笑臉地擺擺手表示自己明白,重新坐好認真聽講。
接下來,陶子就給他詳細地講解了化競接下來的流程及一些常識。
帝都並非化學絕對的強省,在全國範圍來說,隻能算是中遊偏上。
就舉例來說,難度相同的國初試卷,在帝都,省一的分數線在55分上下,但在浙冀兩省,分數線卻能高達70分,湘川兩省也能超過65分。
充分說明了各省人才濟濟,競爭激烈,若將各省拎到同一競技場,帝都可占不到太大的優勢。
現在,化學初賽已經出了結果,他現在麵臨的是省隊參加國決人員的選拔。
一般而言,都會召集省一前幾十名進行選拔,最終選拔出最優秀的十幾個人強化理論知識和實驗技巧,代表省份參加國賽。
機製無比殘酷,省一前幾十名一定是省一,但省一卻不一定有資格!
這意味著普通的省一,在這屆化學競賽中,他就隻能走到這了。
接下來,就是各省強者雲集的國決,一般都是11月底到12月初這個時間段舉行,根據每年情況不一樣也會發生變化。
這場國決,也可以被稱為全國最頂級的化學冬令營,由華夏化學會主辦,某個高校承辦,為期六到七天。
其中,理論考試和實驗考核,會被安排在第三、四天,各100分,滿分200。在此期間決定出國銅、國銀和國金。
一般而言,八十來分能夠獲得銅牌,一百四十來分就能獲得銀牌,金牌則是最大變數,競爭激烈。
既然七天中隻有兩天是考試,那其他時間用來做什麼?這就是包含了各種活動和學術交流會議,正是拓展視野的機會。
最終,還會舉辦閉幕式,正式頒布一、二、三等獎(俗稱的國金、國銀、國銅)。
後續一周左右,化學會將根據排名公布國家集訓隊名單,召集幾十位天選之子,進行最後一輪選拔,最終決出四位終極天選之子,征戰icho(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
可見,要走到最後,何其艱難!
但成果也是可人的,對於祖國來說,華夏代表隊擁有難以披靡的硬實力——平均每年都能摘取三塊國際金牌,甚至大年還能出現大四喜的情況。
在競賽方麵,可不僅僅是物理實力強勁,連化學也不輸於人。
畢竟,這層層選拔,最終選出了十萬裏挑一甚至是百萬裏挑一的天才,亦或者,妖孽!
就算是池遠也得倒吸一口涼氣。
或許,他的化學評分278放在帝都夠看,但放在全國肯定還是不夠的。
他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