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覺得那裏的東西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隋唐媽媽覺得自己的兒子簡直就是無理取鬧,我明明是在關心你你怎麼就不懂呢,“還有啊,你在外麵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裏。有輻射,對那個地方不好。”

“我知道,我知道。”我不放在口袋裏,放在哪裏,再說了我以後有沒有孩子都是一回事,在意那麼多幹什麼。

回到自己的家鄉是有千好萬好,但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媽媽的嘮叨又回來了

。以前她就相對兒子的事情,多嘮叨嘮叨,自家兒子的性格她知道,別看嘴上應和著,但是根本沒走心,總是需要她多說幾句。

隋唐逃似地以裏學校比較近的接口搬到了出租屋裏,可是這怎麼能為難到偉大的老媽。沒有長途費,打個電話有什麼難的,而且辦個親情好嗎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於是,即使他搬了出來,還是逃不過老媽的嘮叨。

甚至老媽養成了,每到晚上九點的時候就給他打電話,說滿半個小時以後就去睡覺,一分鍾都不耽誤。於是隋唐也知道在這個時間將所有的手頭工作都排開,安心等著老媽的電話就好。

“你不僅要知道,你還要去做。你這小子就是不聽話。”隋唐媽媽恨鐵不成鋼地說,“跟你老爸一樣,什麼都聽著,就是不會做。”

老爸告訴我,在女人說你的時候千萬不要爭論。隻要聽她說就好了,當她說累了也就滿足了。但是一定不能隻聽著,這樣會適得其反。你還要定時地給出回應,表示你真的在聽著。這套措施真的很適合對付老媽,一直是隋氏父子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

“嗯。”

“隻嗯也不動。我今天買早點的時候,看見以前咱家的鄰居,你還記得嗎,那時候你隻有5歲。5歲的時候,你就跟你爸爸一樣不討人喜歡了。你剛出生的時候是多麼的討人喜歡,我還想著千萬不能養成跟你爸爸一樣,可結果……”

“我錯了。”我都不記得我5歲是什麼樣子的了。

“你知道錯了。還不改!我跟你說那個鄰居家的小孩已經結婚了,孩子都有了,哪像你……”

“是。”我突然有了一個不好的預感。

“我就跟他說了你的事情,結果他就說他家姐妹也有一個孩子。比你小幾歲……”

我就知道。隋唐終於說了從對話開始的第一個長句子:“媽媽,你這是要給我介紹對象啊,我不說了不用了嘛。”

“說什麼傻話呢!你先走年輕不覺得,以後要是老了怎麼辦,誰照顧你?”

隋唐歎了一口氣:“那不就是一個孩子,我直接領養一個不也一樣。”

“可……”隋唐媽媽覺得兒子這句話太不像話了。

知道傳統的觀念還是深入老媽的心裏,比如領養的孩子怎麼也不如親生的親,並不認同這種行為。再說了隋唐又不是不能要。為什麼不要一個親身的。

“我要是需要一個人來照顧我,根本就不著急了。我找一個比我小十幾二十的多好,既能當老婆還能當孩子,還省得我花心思去教養了。媽,你是不是覺得這個主意好極了。那我現在就不著急相親了,直接賺錢好了。爭取在45歲之前賺到足夠的錢養一個小媳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