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柱是怎麼想的,這張口就能找來縣令的人,也敢得罪?

“劉氏,你閨女的話,你也聽到的,閨女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以後還要在周家過日子,你真要逼得她在周家沒法做人?”

李母聽到周家要報官,就已經嚇得不輕。此刻二兒子兩口子又一副鵪鶉樣……

她隻能點頭:“就按春蘭說的辦吧。”

李二柱兩口子都不可置信的看著李母:“娘。”

李母:“要不怎麼辦?周家小子都要去找縣令了。我還不想坐牢。”

最後在周李兩族族長的見證下,寫下文書。

先是寫明今日的事情原委。

然後才寫道:出嫁女李春蘭,每年給李母三兩銀子的孝敬錢。其中包括了逢年過節的節禮。除此之外,娘家一切的事情與她無關。

李春蘭從周濤那兒借了未來五年的孝敬銀子——十五兩,當著眾人的麵兒交給了李母。

第六年的孝敬銀子,她會托人把銀子交給李家族長,由李家族長把銀子給她娘。

文書寫了六份,兩家族長,李母,李家三兄妹一人一份。

最後兩家族長和族老都跟著簽字畫押,做了見證。

周家這邊四個老頭如今都會寫自己的名字,而李家隻有族長會寫字。

兩下一比較,周家人的鬱氣也消了很多,平白生出一種我會寫字的自豪感來。

事情都解決了,李春蘭就和周家人一起回杏花村去。

臨走時,李春蘭隻偷偷給大嫂遞了話,讓她第二天去一趟杏花村。

卻完全不去看李二柱兩口子,和她娘難看的臉色。

回到杏花村,李春蘭才知道麥苗也和家裏鬧翻了。還是直言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sDしCΗxWΖ.℃ōm

原因竟和李春蘭娘家幾乎一模一樣。差別在,和麥苗要孝敬銀子的是她奶奶。

妯娌倆抱頭痛哭。

周家的四個男人(哦不,是三個。小石頭還太小,隻能算是男孩。)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

周父隻能敲打了兩個兒子半天:什麼媳婦都是為了他們才和娘家鬧翻的,以後他們不可以讓自己的媳婦受委屈雲雲……

周家族長也把開開托人送來的信件,給周濤看了。

周濤斟酌後說道。他們都可以去,每人都可以帶兩三個機靈,本分的晚輩去。

聞言,四個老頭都高興壞了。恨不得現在就回去收拾行裝。

和眾人約定好了出發時間。周濤就帶著麥苗回縣城了。

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給二姐寫信。

把家裏的事,以及族裏的族長和族老要進京的事一並說了。

這邊收拾東西準備進京。

京城那邊,周沁姐倆帶著錦瑟錦心,終於把宅子收拾完了。也添置了一些下人,畢竟宅子太大了。幾乎所有的院子都需要人。

周沁決定兩日後搬家。晚上把這事和三個孩子們說了。

開開表示會和夫子請假,他們兄弟姊妹四人都回來的。

六月初八,宜:嫁娶,納采,出行,移徙,入宅。

對周沁來說搬家就隻是換個住的地方。

但這個時代的講究太多,周沁聽了個大概,就把搬家的事兒交個周福去辦了,自己到時候走過過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