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風雲際會 第二十章 巡航導彈(1 / 3)

三個軍種兩萬多人的到來並卻並沒有讓劉七有什麼意外的感覺,真正讓劉七感覺意外的是布萊恩竟然帶著一支試驗小隊也來了安納巴。並且布萊恩竟然還帶來了十幾枚fi-103飛彈,世界上第一種飛航式導彈,公認的巡航導彈的始祖,還有三枚了劉七沒聽過的型號是f日tz-x的炸彈。按照布萊恩給的解釋,這隻是,隻是實戰試驗而已。

布萊恩之所以能來非洲,也是因為劉七這次為了幫他完成實驗,差點連小命都給丟了。布萊恩覺得要是自己不親自來一趟的話,那從做人的方麵就有點太那個了。再說了,布萊恩的小師妹貝蒂現在被英國人捉了去,布萊恩還指望劉七幫著救出小師妹呢

但是但是當劉七看到布萊恩帶來的fi-103飛彈之後,心中不禁大喊一聲“這tm不是v1嗎……”

隻是試驗而已,也隻是對德軍而言了,對美軍來說就差不多是地獄了。fi-103,原型是由argus公司在1936年主導研發的一種無人飛行器,主要用途是訓練靶機as.292,軍方編號fzg-43,後來呢,到了1939年時argus公司拿出了更先進的設計方案,而根據這個方案,開發出的無人飛行器可以攜帶1000kg的有效載荷飛行500公裏。

但是當時德軍是那麼的成功,仿佛其他國家的軍隊都不堪一擊,英國、法國等國的陸軍都相繼倒在德國的戰車之下,所以fzg-43這個方案並不受重視,當時的空軍參謀長烏德特根本就看不上fzg-43,在烏德特的眼中,德國空軍有可以近乎垂直俯衝的斯圖卡就夠了。

但是argus公司沒有放棄,在德國航空部碰壁後便與另外兩家企業lorentz-ag和arado-flugzeugwerke一起聯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也就是fie色ler飛機製造公司專門負責這個方案的設計與開發。

lorentz-ag公司的強項是無線電係統,德國空軍的第一套無線電盲降設備就是該公司的傑作,利用兩個無線電信號覆蓋機場跑道,讓信號的交錯區域位於跑道的上空,來引導飛機進行降落。而arado公司則是一家飛機製造公司,擅長競賽飛機的開發和研製,ar-234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噴氣式轟炸機,偵察機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但是整體來說除了ar-234以外arado公司就沒有多少其他可以炫耀的地方了。

盡管fzg-43氣動設計有缺陷但這並不是大問題,可是在德國空軍那裏卻遇到了麻煩。德國航空部拒絕為該計劃提供經費,因為當時所有的德國航空部主要負責人都把精力集中在新型戰鬥機和轟炸機上,對這個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武器設計幾乎是連看一眼都不看

而因為arado公司主要從事競賽飛機的研製,p35方案的氣動設計缺陷一直等到1942年1月22日時被henkel公司趕出來的羅伯特-魯澤爾加入了fie色ler公司才使得當時的p35-erfurt方案看起來更像fi-103,尤其是上置發動機而垂尾置於發動機與機身之間的設計就是他設計出來的,既節約空間又強化了發動機與機身的連接。

同年6月5日修改完成後的計劃再次提交德國航空部,而設計方案則因為不列顛空戰的失利而得到了重視,正是軍方編號fi-103,後來又改為fzg-76用來掩蓋該項目的真實目的。就在8月30日完成了第一枚fi-103的製造。從那時開始進行了超過30次的發射試驗,可是失敗率超過了50%,fi-103的製導係統和機身兼容性不好,而且機身強度也不過關,甚至連發射架都有設計缺陷,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625公裏/h,射程225公裏。

原本按照曆史,一直到1943年夏製導係統與機身的兼容問題才會解決,可是曆史因為劉七發生了不大不小的偏差。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原本馮-布勞恩打算根據劉七提供的記憶金屬開發一個專門的對地攻擊導彈,但設計一個全新的導彈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不是說完成就完成的。然而,一天馮-布勞恩和多恩伯格在實驗室裏時收到了一份文件,上麵提到了一種編號為fzg-76的無人靶機要送往佩內明德進行研發,馮-布勞恩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機會。在馮-布勞恩的催促下多恩伯格很快的批複了文件,而馮-布勞恩則立刻趕往柏林,找施佩勒元帥要fzg-76去了。

找到了施佩勒元帥後,馮-布勞恩才知道fzg-76的真實編號是fi-103,正在研究中和a-4火箭類的的飛彈,而且施佩勒元帥也很快批準了馮-布勞恩的請求,但是並沒有這麼簡單,fie色ler公司的人拒絕將fi-103交給他。原因很簡單,因為馮-布勞恩是黨衛軍的人,黨衛軍和空軍那是相當的成問題。而fi-103就是空軍的秘密武器,而且在項目得到航空部的支持時他們都被戈林要求拒絕向陸軍的人透露任何有關fi-103的任何資料。後來,馮-布勞恩還是靠著施佩勒元帥電報才有了進展,不過對方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幫助他們解決fi-103的製導係統和機身的兼容問題才可以把fi-103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