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五福堂所有的窗戶都關的死死的,為了避光四周都用黑、紅兩色的氈子圍住,西暖閣還專門設堂,供奉天仙娘娘、痘診娘娘、眼光娘娘、痘兒哥哥、藥王、藥聖、城隍、土地等神像,以祈求諸神的保佑。
景嫻領著兩個孩子拜了諸神,走出西暖閣走進如密室一般的東暖閣。太醫給兩個孩子種了痘,便退出去在門外候著。兩個孩子開始並沒什麼反應,等到晚上都開始發燒,雖然有十多個小太監伺候,但景嫻還是在兩個孩子床邊守著。太醫每天三次為兩個孩子把脈觀察,將情況記錄在案。
處在不見三光的暗室,如果不是時辰鍾報時辰,根本就不知道外麵是白天還是黑夜。在兩個孩子度過最危險的階段後,景嫻便給兩個孩子講故事陪他們聊天。
“皇額娘,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出去啊,萱兒想皇阿瑪、皇瑪嬤、哥哥姐姐們,還想球球了。”
景嫻撫摸著寧萱的小臉道:“每日都乖乖喝藥,乖乖的吃飯像永琿一樣不挑食就能早日好,好了就能出去了。”
寧萱聽完,看了看永琿道:“皇額娘,你被十六哥騙了,他也挑食,他偷偷的把不愛吃都放在荷包裏,上次他放的時候被我看到了。”
景嫻聽完看了看永琿,破滅啊,一直以為他什麼都不挑的,沒想到啊,沒想到。
永琿哼了一聲道:“就會告狀,懶得理你。”
“我才懶得理你呢,整天都是冷著臉,我都懷疑我們是不是親兄妹。”
“我也懷疑,怎麼會有那麼吵鬧的妹妹?”
兩人拌了幾句嘴,寧萱就又央著景嫻講故事。
很多童話故事都講過了,景嫻決定講寓言故事,淺顯易懂。為了這個景嫻可是沒少下功夫,還專門找了原文來讀,並將原文抄在一本小冊子上,每次先講白話版的,然後講原文,最後和兩個孩子一起討論,這樣寓教於樂,讓景嫻很滿意。想起小時候父母也是這般教育自己,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學習的熱情才會更高。
今日講的是掩耳盜鈴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裏的一則寓言故事,正講著就聽:“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景嫻忙起身福了福身子,兩個孩子也衝乾隆行了家禮。
乾隆叫了起,仔細的打量了兩個孩子好一會兒。寧萱好久沒見乾隆了,上前拉著乾隆的手撒嬌道:“皇阿瑪有沒有想萱兒?”
乾隆笑著彎腰將寧萱抱起來,親了親她的小臉蛋道:“當然想了,今日下了朝便來看看,看看朕最寶貝的女兒是不是小麻臉?”
“萱兒才不是小麻臉,萱兒是大清最漂亮的,皇阿瑪你說是不是?”
乾隆笑著道:“朕的萱兒當然是大清最漂亮的,有沒有想皇阿瑪?”
寧萱點了點頭道:“想,不但想皇阿瑪還想皇阿瑪想好多人,皇額娘說了,等我們好了就能出去見大家,萱兒每日都盼著可以早點好,那樣就能陪皇阿瑪去南苑騎馬,不然皇阿瑪一個人騎馬多沒意思啊,是吧,皇阿瑪。”
乾隆笑著道:“是啊,皇阿瑪一個人騎馬好孤單,所以這幾日都希望你們兩個快點好,好了叫上十一、十二咱們一起去南苑騎馬,皇阿瑪給萱兒獵頭鹿,讓萱兒吃最新鮮的烤鹿肉。”
寧萱高興的親了親乾隆的臉頰道:“皇阿瑪可別忘了,等萱兒和十六哥一好,咱們就去。來我們拉勾勾,這樣就不能反悔了。”說完伸出小拇指。
乾隆笑著伸出手,和寧萱拉了勾,問道:“這個是誰教的?”
“十一哥說宮外的孩子都這樣,拉了勾就不能反悔了,萱兒還和十一哥拉勾了。”寧萱答道。
乾隆問道:“哦,萱兒和十一為什麼拉勾啊?”
“這個不能說,答應十一哥不說的。”
“哈哈,朕的萱兒還是個言而有信的好孩子。”說完又和永琿說了幾句話,才放下寧萱,讓兩人一起玩兒。
“皇後清減了,照顧兩個孩子也要顧好自己的身子,別病了。”
“謝皇上關心,臣妾省得。”
“朕這幾日處理了一件糟心的事兒,今日處理完了,來看看兩個孩子。”
不知道乾隆遇到什麼糟心的事兒了,景嫻也不敢問,怕是朝廷上的事兒,可不想被扣上後宮幹政的大帽子。又說了一會兒話,乾隆才走了。
半個月後,兩個孩子一切症狀都消失了,太醫們把了脈,確定兩個孩子渡過種痘曆程,可以走出不見三光的暗室了。
走出暗室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舉行了極其盛大的“送聖”儀式。直到晚膳前,儀式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