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南小年。
兩人將墨染希送回家。
正趕上隔壁家的鄰居蒸年糕,煮湯圓。
墨染希一家和鄰居的關係挺好的,對方知道墨染希家的大人還在學校教書,沒得回來。
煮好湯圓後,那位阿姨特意登門邀請三人到屋裏吃湯圓。
湯圓在古代的寓意為團圓。
是一款傳統的特色小吃代表,除了小年吃,元宵佳節也流行。
小年這天還有兩款貨物特別好賣。
一個是甘蔗,有‘節節高’的美好寓意,同時也是南方大多地區祭灶的必備。
祭灶也用灶王糖,一種用麥芽和小米熬製的食品。
以前的祭拜方式要講究些。
現在能吃的東西多了,加上傳統繁瑣的禮節習俗,漸漸不被年輕人所喜歡,所接納,現在很多的城市地區倒是把一些習慣逐步摒棄。
唯有少部分縣城,鄉下的地方還盛行。
吃過湯圓。
路白澤和清宮璃不好意思立馬離去。
隻能陪著墨染希在鄰居家看電視,聊聊家常。
在陌生人家裏做客挺怪的。
不過那位阿姨十分好客,人也健談。
常能找到話題和三人聊天解悶,談題外話,包括生活啊,學習啊,愛好啊,喜歡看的書籍等等。
其健談風格,饒是清宮璃也險些頂不住,全程在忙著回話。.伍2⓪.С○м҈
自然而然的,路白澤和清宮璃感覺不到尷尬的氣息,還算頗為自在。
墨染希鄰居家的這位阿姨叫作郝麗,她家先生是開貿易公司的,規模不大,但比一般的小康家庭要過得好。
她隻生了一個孩子,年紀比路白澤他們大一屆,高三了,在楓海的示範性高中念書,放假時間隻比路白澤他們晚一天。
郝麗自從有了兒子,便成為了一心一意的家庭主婦,而兒子長大後,犯不著事事為他操心,加上平時沒什麼事要忙。
所以除了做家務,郝麗最喜歡做的就是找人說話聊天,不然,她非得悶出病來。
而墨染希今天放假回來,可把郝麗樂壞了。
從十二年前做鄰居開始,郝麗也算是看著墨染希長大的,這孩子長大後,出落得越發水靈漂亮,性格也是她鍾意的類型。
她打心眼喜歡這孩子。
這份喜歡,連初次登門的路白澤和清宮璃也感受到了,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幾乎跟自家人一樣。
郝麗拉著墨染希的手,詢問她搬去新校區,在學校住宿後的生活如何如何,適不適應,有沒有影響成績。
墨染希一五一十的回答。
大概是熟悉的原因,墨染希少有的不見緊張和拘謹。
幾人在客廳聊了一會天。
郝麗的兒子周安河從外邊回來,穿著籃球服,上衣濕透。
他見到墨染希和做客的路白澤、清宮璃,愣了愣神。
郝麗笑著給兒子介紹道:“兒子,打球回來了,這是小澤和小璃,染希的同班同學,來打個招呼。”
周安河提著籃球上前,額外看了眼兩個女孩。
因為身上冒著大汗,似乎有點不好意思,隔了兩米多的距離道:“你們好,我叫周安河。”
“你好,我叫清宮璃。”
“你好,我叫路白澤。”
周安河打過招呼,朝媽媽郝麗看了一眼,留下一句‘你們玩,我回房間了’,隨後朝臥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