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 臉都不要了!(2 / 3)

“說不準下一期便告訴你,這個水兵死了。”妻子便和他開起了玩笑。

“那就更可惡了,怎能把這個……這個主角給寫死!”葉仲韶立刻表示了更高的反感,“唉,買活軍做事,真是隨心所欲,沒有絲毫廉恥可言,簡直難想象昌逢夫妻在其是如何委曲求全。”

沈宛君自然不會反對丈夫這絕對正確的見解,隻是問,“那,十六妹的信該如何呢?船都雇好了,若是不去,隻怕涼了她的心。”

她說的是最近報紙上在議論的另一件事,那便是關於纏足帶來的危害,這件事引起的議論當然不如買活軍兵泉州這樣的新聞來得廣,但其實影響的人家半點都不少,因為談的是和子嗣、生死有關的事情,多數會給女兒纏足的人家,讀這篇文章後都會有所觸動,而打算給兒子說親的人家自然便更要小心了,纏足女子會難產,嬰兒會更孱弱——這事可不是鬧著玩的!

沈宛君纏足,不過她自己的子是很好的,生下的孩子都很康健,沒有一個夭折。但葉家可不會因此放下警惕,他們家親族朋友,難產夭折的女子隨隨便便都可舉十幾個例子來,說起來的確比農是要高得多。隻是從前無人把纏足和難產聯係在一起而已,一旦有文章破了其的關聯,便立刻恍然悟,此時再去,在在都是證據,教人怎能不後怕心驚?

便連老夫人,聽這個說法,是悚然而驚,親自要來報紙研讀過了,並且和沈宛君商討了半日,隱晦地問起了沈宛君她們姐妹依照買活軍的辦法避孕的效果——她此前一直是知的,隻是沒有細問,而一旦沈宛君告知她買活軍所言不虛,老夫人便立刻表示,葉家的女兒從此後不準纏足了,而且找的兒媳不能是纏足女,甚至還一步地打聽起了買活軍所說的矯正鞋墊,是否可在吳江本地定做。

不錯,沈宛君按照買活軍在報紙上刊登的辦法避孕,已經有幾年了。他們家已經有了五子三女,沈宛君如今三十多歲,步入年,加上家居狹窄,又無人幫忙打理家務,幾年前聽醫婆偶然談起了買活軍處的避孕新法,便興起了控製產育的念頭,從醫婆處要來了買活軍刊發的避孕小冊子——說起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接觸買活軍的文章呢。

既然妻子有了這個想法,葉仲韶就完全讚成,他平時要在學館讀書,家務妻子打理,還要養育兒女,本就覺得妻子頗為辛苦,既然有了這樣的文章,他不會因為是買活軍傳播,便對此完全嗤鼻,是很可配合著試一試的。

於沈宛君的信期非常的規律,而且按照文章介紹的辦法,可分辨自己的排卵期,又精於計算,許多家親眷都向她請教計算安全期,如是幾年下來,居然卓有成效,而且比三姑六婆所流傳的其餘避孕偏方,要方便得多,不吃,並不傷,便是失敗了,無非是生下來而已,不比其他的偏方,或許會壞了自己的體,又或許會讓失敗懷孕後的那一胎體質都差,使得眾人顧慮重重,往往不敢嚐試。

這計算、觀察的方法,隻需要幾個月的歸納和總結,便可確定自己的排卵期——並不是每個人的排卵期都是在經期結束後兩周,這隻是一個簡便的計算方法,小冊子裏有詳細的介紹,這樣會閱讀,能計算的女娘,便有了優勢,避孕的效果自然就更好了。

這是買活軍的辦法,在吳江沈家、葉家交際圈,樹立信的開始,此後沈宛君便對買活軍的知識發生了興趣,並屢屢試驗有效,譬如烈酒為傷口消毒,發燒時不能捂著,而是要烈酒擦降溫,產婆接生時要熱水燙洗工具,自己洗手等等,還有買活軍處流傳過來的產鉗,經探問,接生時有奇效,不知救了多少難產的女眷。至於農事上的一些小竅門,在佃戶試行,收效很不錯,葉家、沈家乃至親眷們,所會重視買活軍的這篇纏足文章,便是因為其上刊載的量知識,最後都被證實是真實有效的,甚至比邸報還更真切,直這篇為葉仲韶詬病的水兵前,買活軍的報紙似乎還沒有弄虛作假過呢。

因為買活軍報紙上的信息,幾乎都是真實有的,葉家人不能免俗,很樂於閱讀報紙,甚至葉仲韶還和友朋多次高談闊論、辯論盡宵,隻是其母後有微詞,認為這妨害了葉仲韶學,因此從此葉仲韶在家才轉為低調,不敢再高聲和妻子談論報紙上的內容,罵完了買活軍後,還要低聲商議著去雲縣的事情,“十六妹信所說,你怎?昭齊嫁在即,若是今年不去,明年又要秋闈,必定是沒有閑功夫應付這些的,不如便乘著秋後冬前,過完秋,便交給君庸,讓他帶著一去雲縣,冬日年前返——應當是來得及的。”

“可是可,但不知母親那處,是否準許呢。”

這一去必定是要幾個月,很難完全瞞過葉老夫人——而且還是去反賊治下!說起來,確實是個膽的決定,但葉仲韶並非是孟浪人,他所做如此安排,主要是因為去年開始,北方的局勢緩和,妻弟沈君庸便返南方,認為將來朝廷的心腹患在南麵買活軍這裏。決意在買活軍和朝廷的關係還沒有完全分崩離析前,先去打探一番虛實,備異日論兵獻策時,可有的放矢。

再者,他和妻子張華清在生養上十分艱難,張華清所生三子一女都是早早夭折,本來即便沒有纏足這一說,心動想去買活軍處求醫,去年沈曼君一行人南下時,張華清便有些心動,隻是當時沈君庸沒有歸家,她不好擅自做主。如今了這幾篇纏足的文章,沈君庸便決定攜張華清一前去,訂做矯正鞋的同時,能不能延請名醫調養體,並借此為名,遊曆一番。

沈君庸此人,才高傲,但多年來行走在外,經驗豐富,素來是最妥當的一個人,若是能同行前去,有孩子的親舅舅在,妻子和幾個女兒不至於陷險境,這是其一。來,則是因為妻族妹沈曼君,和丈夫吳昌逢,去年去了買活軍治下,是走的葉仲韶的關係,葉仲韶的友人王淩介紹,投去給兒子治病,如今經年未歸不說,還來信請沈宛君幫忙,說是已經和夫家說好了,要將自己的幾個孩子都送去雲縣那裏,若是沈宛君這裏有親眷前去雲縣,請她托人攜帶,免得幾個孩子隻有老家人伴護,叫做父母的很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