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幹小技巧(2 / 3)

“安心。”朱瞻墡示意他們安心,大明是朝廷,不是來貴州搶錢、搶糧、搶女人,搶完就跑的賊。

董和等人鬆了口氣,銀幣雖然很多,但是大明需要銀幣的地方更多,他們遠在邊陲,還以為不享受這種優賞政策。

“陛下寬仁。”董和帶頭俯首說道。

朱瞻墡點頭說道:“請問諸位,還有什麼事嗎?”

這是一場你來我往,卻看不到任何刀光劍影的暗戰,這種懇談會自洪武年間開始,最開始叫詔對,後來慢慢出現在了大明朝的方方麵麵。

比如朝議之下的廷議,廷議之下的部議,部議之下有司議,巡撫和地方官員溝通座談,各地方接見商總的懇談等等。

董和等人和朱瞻墡進行了一番友好且長時間的交流,雙方充分的交換了意見,了解了彼此的訴求,就良好運營官廠和疏浚司等事務達成了一致。

但是朱瞻墡對董和提出的一些官廠事務,表示了堅決反對,並且拿出了陛下強壓否決。

整個過程,唇槍舌戰,朱瞻墡進退有據,堅守底線,靈活應對,經過了長達一個時辰的懇談之後,雙方在良好的氛圍下,結束了這次懇談。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呆滯的看著天花板說道:“羅長史啊,跟他們爾虞我詐,比建造船廠還要累喲。”

“孤想襄王府的那些歌姬了,也不知道,她們在南衙作亂的時候,有沒有受傷。”

羅炳忠想了想說道:“殿下,那隻能想想了,她們是不會陪殿下來這裏受苦的。”

鴇娘愛鈔,姑娘愛俏,貴州這地方,襄陽府那些個水靈姑娘,誰肯受這個苦?

朱瞻墡笑著說道:“孤加錢。”

羅炳忠重重的點頭說道:“行啊!太行了!”

一時間整個偏廳充滿了歡樂的空氣。

郭琰也是無奈,這對兒主仆實在是有意思,一開口就笑個不停。

朱瞻墡坐直了身子說道:“在懇談之前,你首先要知道這次懇談的主旨,否則你沒有準備,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然後知道到底是誰來了,誰沒來,誰該來沒來,誰不該來卻來了。比如那個董和,看似認命準備致仕了,但是他來了。”

羅炳忠才恍然大悟的說道:“他不該來。”

朱瞻墡看著那些人離開的背影,出神的說道:“但是他還是來了。”

“這是會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你麵對這些官吏的窮追猛打,就會應接不暇。”

“他們比京師那一群師爺好對付多了。”

“京師的師爺和貴州地方的師爺,有著本質的不同,要想讓京師的師爺服,就得像陛下那般,文武並重。”

“那是真師爺啊,利柄並不好用。”

“貴州地方的師爺,就隻需要利柄,就可以拿捏了。”

羅炳忠恍然大悟的說道:“殿下…高見。”

朱瞻墡喝了一口茶說道:“在懇談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好底線,這是絕對不能變的。”

“當他們觸碰到底線的時候,立刻就要麵目可憎,絕對不要有一絲一毫的忍讓,直接嚴肅反擊,否則他們就會得寸進尺,這一點最為重要。”

羅炳忠回想了下十分認同。

襄王拒絕那份名單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猶豫,看到有土司世官,立刻斷然拒絕。

他趕忙說道:“殿下高明。”

朱瞻墡繼續說道:“當然也要注意每個人的反應,比如那個範理,就一直在猶豫。”

“你要找到他們那個頭兒,要注意觀察,否則就是雞同鴨講,白費勁兒。”

“比如他們的頭兒是董和,看似一直到關鍵問題談完,他才暴露出來。”

“其實不然,在第一個問題還沒談的時候,孤就已經可以確定是董和牽頭了。”

羅炳忠認真回味了一番,俯首說道:“殿下真是洞若觀火。”

朱瞻墡的麵色變得奇怪了起來,打了個哆嗦說道:“京師的那幫師爺,總是緊密的團結在一起,你根本不知道他們誰是頭兒,似乎每個人都是頭兒,似乎哪一個都不是。”

“很難理清楚,朝堂啊,都是人精。”

進士考了翰林可以直接任京官,那要到地方做了推官,什麼時候才能做京官呢?

九年期滿歸朝是底線,但是大多數情況,是歸朝之後,再次掛京官印綬,出任地方。